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近日,一篇名为《换一家医院照一次CT———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到底有多难》的文章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再度掀起了“医检结果互认”的讨论热潮。
反复检查费时又费力
“同样的检查,换家医院还得再做一遍,真是费时又费力。”来自河北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她在当地医院做了心电图、CT等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冠心病。年初,当她拿着详细的检查结果来北京某三甲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时,却被告知有些检查还需再做一次,否则难以确诊。刘女士认为,这种重复性检查对经济本不宽裕的她是个沉重的包袱。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日常就诊中,像刘女士这样要做重复检查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大医院往往人满为患,很多检查需提前排队预约,再加上有的检查结果也一时半会儿出不来,几个“回合战”下来,难免令人心焦,尤其外地患者更是难上加难。
医检结果互认为何难落实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原卫生部就曾印发《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同级医疗机构间于2010年底实现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和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此后,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陆续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检查结果互认,但重复检查的现象仍在很多医院存在,互认之路漫长又遥远。
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法学教研室副主任王岳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检查结果互认,对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促进合理检查与诊疗,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具有积极意义。但具体落实过程中,的确面临着“不尴不尬”的局面。“近年来,卫计委互认工作的相关规定无法切实落地,源于没有明确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王岳说,检验结果互认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一方面,互认可以降低诊疗费用,对患者有利,但又存在医疗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事实。秉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以及规避医疗事故的考虑,一些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检查结果持质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结果互认对患者反而不利。另一方面,医检结果难以互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制约。撤销医疗机构对于检验科室的绩效考核,医疗检验科室对开单医生的利益激励,才是实现医检结果互认不可或缺的前提。
医检分离是解决之道
在北京医院心内科教授刘德平看来,虽然目前互认工作面临利益、设备、技术等诸多因素的“捆绑”,但对医生而言,没有绝对不互认的情况,关键在于检查项目和结果的特殊性与质量。他建议,患者就诊时可带上之前做过的相关检查以做参考。不过,检查结果互认也有一定的前提和时效性,一般来说,病情稳定患者的检查结果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互认,而某些病情易变动或急性患者的检查结果,需要及时更新,否则难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互认,可能会存在难度和偏差。
王岳建议,可由政府出资设立独立于医院的体检中心,做到“医检分离”,检查结果具备互认资格,既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又能切断医院的利益链条。同时,政策强制性、统一化的检查结果互认,应逐步转变为非强制性、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自主决定的互认,毕竟医检结果互认也要尊重患者和医生的知情权与自主权。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
广州儿童专科医院 全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民营
河北省曲阳县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南省长葛市文化路北段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瓦房店市前进街3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皖西西路21号
二级甲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立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永丰大道92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