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注意小细节 避免体检结果“伪异常”

  据媒体报道,30岁的小钱昨天到体检中心复查,结果让他高兴又疑惑,心肌酶指标神奇地恢复到了正常范围。然而就在前两天,这一数值明显过高,体检报告建议进一步复查,该指标过高,通常意味着本人是心梗的潜在病人。经医生详细的询问,原来小钱在体检前的一天,刚参加过单位组织的长跑。医生说,第一次的指标异常,就与长跑有关。

  抽血前要空腹,做妇科B超前要大量饮水等等,这些注意事项是众所周知的,无非是要让检查结果更准确,让医生更方便检查。但是,知道这些远远还不够,我们没注意的一些小细节往往也会使体检结果出现“伪异常”!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情况。

  1.心电图检查“伪异常”

  可能原因:检查前应安静休息5分钟左右,不能在跑步、饱餐、冷饮或吸烟后进行检查,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心电图异常,从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

  2.脑电图检查“伪异常”

  可能原因:检查前24小时要停止服用镇静剂、兴奋剂及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以避免检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脑电图检查必须在饭后3小时内进行,如检查前不能进食者,则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口服50克糖粉液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以防因低血糖而影响检查的结果。

  3.心肌酶指标“伪异常”

  可能原因:如果平时很少运动,一旦参加剧烈活动,肌酸激酶将明显上升。就算是有运动习惯的人,剧烈运动后该数值上升虽然不会特别明显,但其中某些成分也会异常升高。一般而言,肌酸激酶在运动11小时后可达到运动前的1倍,持续60小时才能恢复至原水平。

  4.肝功能指标“伪异常”

  可能原因:剧烈运动后肌肉组织受到损坏,促进细胞内转氨酶的释放,导致肝功转氨酶异常升高。除了运动,体检之前熬夜、饮酒、抽烟等,也会导致转氨酶异常。

  5.尿常规“伪异常”

  可能原因:功能性蛋白尿多见于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外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增加。这种蛋白尿通常是一过性的,没有危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4-05-06 01:49:48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