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广东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讯·广东

广东药品阳光采购即将启动

举报/反馈
2008-03-28 11:17:0039健康网社区

  记者提前获悉,今年的采购方案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但把人血白蛋白等市场紧缺的血液制品直接纳入“绿色通道”,并把更多优质优价中成药品种直接纳入专家“面对面”谈判的范畴,有利于保护民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成效统计】

  全省采购121亿元,平均降价二成

  这场曾掀起风风雨雨的重大改革,实施近一年来,成效到底如何?

  据官方统计,截至2007年底止,全省医疗机构按规定应参加药品阳光采购的医疗机构有683家,实际参加的医疗机构有1039家。全年药品采购总额为192.7亿元,其中改革前已经通过各市招标集中采购的金额为71亿元,而改革后全省网上阳光采购的金额为121.7亿元,按照前年同比价格估算,入围药品平均降价率为20%,为患者节约药费近20亿元。

  记者获悉,尽管曾因触动药商利益而引起争议,但药品阳光采购这一“广东模式”已被卫生部认可推介,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到广东“取经”,近10个省份借鉴推广“广东模式”。有的省份甚至套用广东的采购结果,要药企直接确认是否接受这一价格就行了。

  【专家释疑】

  药商还有相当多的虚高利润空间

  但为什么不少群众感觉“买药还是贵”、“降价不明显”?

  广东省药品阳光采购专家组组长杨俊何坦陈,应该说,通过限价、竞价、议价等环节,广东确实挤出了药价的一部分“水分”,但改革毕竟刚起步,药商还有相当多的虚高利润空间。而且,药品采购只是医药改革的一个环节,需要很多配套政策支持。

  比如说,尽管药品单价普遍降低了,但由于“以药养医”机制没废除和一些医生收药品回扣等原因,一些医院、医生可能会想法子来规避降价影响,例如用贵药替代降价药;或者原来开一味药,现在开两味药。这样药品单价虽然普遍降了,但老百姓一算总的药费,就感觉不太明显。

  专家指出,希望通过今年的竞价、谈判程序,进一步挤压药价水分,促使药价逐步走向合理。同时,还需要国家“医改”政策尽快出台,有更多的配套政策支持。

  【医院说法】

  某常用抗菌素降价六成,销量升9倍

  “应该说药品采购还是减轻了群众看病的负担,特别是抗菌素降价幅度大。”中山一院药学部副主任邝翠仪去年担任阳光采购谈判专家,以其爽朗敢言、直揭药企黑幕而成为“明星专家”。

  她举例说,深圳某药企生产的“二代头孢呋辛”,是常用的抗菌素,阳光采购后一瓶从原来的32元降低到10.63元,降价率达到66.78%,“薄利多销”,仅在中山一院销售量就升了9倍。又如丽珠制药生产的“万乃洛韦”,是常见的抗病毒药,一盒从原来的95.45元降低到47.13元,降了一半的价,销量也升了近一半。这些常用药降了价,销量也上去了,受惠的是患者。

  不少医生反映,阳光采购的另一个好处,是环磷酰胺、甲氨喋呤等廉价老药“重出江湖”。过去由于这些药价格太低、利润太薄,药厂往往不愿意生产,经常断货,医生会埋怨“这么普通的药都买不到”,患者也只能被迫用贵药替代。现在有300多种5000多种药品被纳入“不限价不竞价”目录,药厂直接供货给医院,价格允许上浮,这样药厂有积极性,廉价老药的供应比以前多了。

  【今年看点】

  优质优价中成药,直接“面对面”谈判

  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哲介绍说,2008年方案保持政策连续性,简化操作,简化流程,加强了对规范药品阳光采购工作的监管力度。力求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公开竞价议价和价格谈判,逐步形成合理的药品采购价格。

  与2007年方案相比,2008年方案主要有三大变化:

  一是进一步扩大不竞价议价目录范围,将由于产能不足出现供应紧张的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直接纳入“绿色通道”,列入今年的不竞价议价目录;二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医疗机构用药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去年成果,使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药品继续进入2008年采购目录;三是将专利产品、优质优价中成药、获科技进步奖的药品,直接纳入“面对面”谈判,使此类品种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入围得到进一步保证。

  焦点话题:

  “绿色通道”难解“白蛋白荒”,专家炮轰发改委定价滞后

  市面炒到一支700多元 国家限价还是378元!

  从去年以来,由于国家血源紧张,人血白蛋白这一“救命药”就一直全国性紧缺,很多患者家属四处求药。昨天,广东专家爆料:最近广州市面已经炒到一支700多元,而国家发改委的最高零售限价还是378元,严重滞后于市场供应实情,亟需改革!

  “好多人千方百计要找白蛋白!我都被找怕了!”中山一院是广东医院界的“老大哥”,药学部副主任邝翠仪苦笑着说,人血白蛋白紧缺持续,该院原来每月需要4000多支,现在通过各种关系,也只能拿到几百到1000支,缺口大约70%!现在医院只能研制控制用量,优先保证危重病人救命之用。并且破例允许患者去外面找药,经医院验证有合格出厂证明、检验报告后可以使用。“外购药肯定风险大些,但救命要紧,医院也只能担了!”

  “为什么闹‘白蛋白荒’?除了国家严管、血源紧缺这个根源,国家发改委的定价制度太滞后也是重要原因!”有药剂科专家爆料:由于紧缺,广州市场上一支10克装的人血白蛋白,已经炒到550多元,最多的有700多元。而国家发改委还是坚守去年9月的最高零售价378元。“这个数字差了将近一倍!很多药厂觉得无利可图,肯定不愿意按378元的低价供货给医院,而转为出口或者在市场上炒卖!”

  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负责人坦陈,尽管把白蛋白列入“不竞价不限价目录”的绿色通道,但其实广东还是不能突破国家发改委的限价,药厂供货价最高还是不能超过378元。这个调价权只能在国家发放委。

  “去年以来CPI都涨了多少,为什么这个白蛋白定价就僵化不动?”多名专家建议,虽然药品不是普通商品,但白蛋白这种救命药的价格是否应该更灵活一点?只有“绿色通道”是不够的。希望发改委要尊重市场规律,建立灵活调整价格的机制,或者适当放权给地方,以促进救命药品的保证供应。

(责任编辑:秦淑)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