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北京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讯·北京

又见皮革奶 乳品业遇前所未有信任危机

举报/反馈
2011-02-19 08:46:0039健康网

  日前,农业部下发“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两个文件。计划提出,除所有抽检样品都必须检测三聚氰胺外,其中30%的样品还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据悉,此次监管计划将更具体,要求严格。

  内地市场“皮革奶”死灰复燃

  两年前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还未完全淡出公众视野,近日又有迹象显示“皮革奶”死灰复燃。早在05年就有山东奸商在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报道,引发相关部门对乳制品业的大力整顿。09年3月浙江省金华市“晨园乳业”又被爆制造“皮革奶”,当场起获3包20公斤装的白色皮革水解蛋白粉末,以及1300箱受污染的牛奶产品,少数流入市面被回收。

又见皮革奶 乳品业遇前所未有信任危机

  据港媒报道,近日,销声匿迹数年的皮革奶粉再现内地――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的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再将产生出来的粉状物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

  皮革奶比三聚氰胺更难检测

  所谓皮革水解蛋白粉是指利用皮革生产过程中部分不能使用的皮革、毛发、毛囊等物质,甚至是动物屠宰场所收集的毛发类物质,通过清洗、浸软,加入石灰和盐酸,再经过高温长时间熬煮,使皮革中的质溶入水中,再加入双白,然后将溶液冷却,提炼出来的一种粉状物,因其氨基酸或者说蛋白含量较高,故人们称之为“皮革水解蛋白粉”。皮革水解物主要成分是皮革水解蛋白,主要添加的食品是乳与乳制品及含乳料,作用是增加蛋白质含量。

  这又是一种作用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而它与三聚氰胺的不同之处在于,皮革水解物的检测难度比三聚氰胺更大。北京食品检验专家表示,皮革水解蛋白的检测难度比三聚氰胺更大,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蛋白质。现时以农业部规定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检查牛奶中是否含有“羟脯氨酸”,这是动物胶原蛋白中的特有成分,在乳酪蛋白中则没有,所以一旦验出,则可认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

  国家相关质监部门对于“皮革水解蛋白粉”的检测亦暂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皮革中含有金属“”的成分,因此一旦在检测中发现其含量较高的话,一般会引起重视。

  皮革奶危害大 轻中毒重死亡

  尽管水解出来的蛋白质,与在家里熬制猪皮汤、猪蹄汤得到的“肉冻”成分相差不多,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带入了重金属铬,原材料本身带来的诸如二噁英、多氯联苯等毒害物质,使其不可能作为食品或者药品级的添加剂。生产加工这类产品的多为地下小作坊,很难对产品进行纯化使之达到国家标准,这也正是皮革水解蛋白成为“有毒”添加剂的原因。

  劣质水解蛋白的生产原料主要来自制革工厂的边角废料,制革边角废料中含有重铬酸和重铬酸。铬酸钾和重铬酸钠是令皮革软化的化工原料,其中的“六价铬”是致癌物质,欧盟禁用。用这种原料生产水解蛋白,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自然就被带入产品中,被人体吸收。这些物质在体内无法分解,还会慢慢积累,可导致中毒,使关节疏松肿大,甚至造成儿童死亡。

  业内人士引爆黑幕

  为了牟取暴利,奸商往往在奶中搀水,但因为太稀、蛋白质不足而不能通过营养检测标准,故要加入冒充蛋白质的添加剂。

  业内人士说,每吨水解蛋白价格为 1000元,按正规生产方法,1吨奶粉的成本算上鲜奶、人工、水电等等至少2万元,但是若搀入水解蛋白,每吨的成本不过4000至5000元,奸商正是在暴利诱惑下“投毒”。业内人士透,国外也有用新鲜的牛皮、猪皮提炼水解蛋白用作食品添加剂的,但绝对不是用化工污染过的皮革废料。这些造假的技术都是专家提供的,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引,农民养牛就算养100年也养不出三聚氰胺。各地也有人专门研制造假配方,然后卖给其他人,最后蔓延到全行业。

  内地乳品业遭遇信任危机

  春节以来,港澳相继爆发全面“奶粉荒”,甚至已经到了澳门婴儿无奶断粮而被迫以粥果腹这样的程度,这与大陆消费者的海量需求密不可分。究其根源,正是由于内地乳品业接二连三爆出惊天丑剧后,消费者已对这个行业彻底丧失信心。

  这些年,内地乳品业从“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皮革奶”再到“三聚氰胺”,丑闻不断、危机不断,以致只要是在国内销售的奶粉,哪怕是进口品牌也不信任。为了买一份放心,广大消费者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近至港澳,远至日本、新西兰,甚至加拿大、欧洲列国,都留下了可怜的内地父母抢购奶粉的足迹。

  内地父母大肆抢购奶粉这种舍近求远的无奈选择充分说明内地乳品业遭遇的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也是对内地形同虚设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深刻讽刺。如果内地食品安全监管仍旧这样继续不作为,被消费者彻底放弃的将不仅仅只是是乳制品行业。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李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