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广东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讯·广东

新冠面前儿童防疫“三板斧”,居家返校“不添堵”

举报/反馈
2022-12-11 11:54:5939健康网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陈壮桂

最近几天,全国多地调整了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恰逢秋冬季节也是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因此,不少家长们非常担忧孩子们是否能够扛得住。就全球范围而言,多地区出现新冠、流感共同流行的情况,尤以东南亚地区为典型,这也意味着我们可能面临新冠与流感共同感染的风险。

如何应对当前各种潜在病毒感染的冲击,是广大市民们最迫切的关注。面对复杂的形势,我们不妨做“三有”家长来主动应对。

一.做到“有准备”,面对疫情家长才“有底气”?

3岁以上儿童尽快接种疫苗,为应对疫情预存免疫力:从感染途径上看,90%的儿童感染者通过家庭聚集感染。因此,家长和相关家庭成员也需要尽快接种全程疫苗,为孩子构筑免疫屏障。

不建议家里囤积过多药物:适量储备退热药和口服补液盐等,目的是应对高烧、腹泻之后可能导致的脱水等。为确保安全,应谨遵医嘱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使用中成药,应当辩证服用。线上问诊指导药物使用是不错的选择。

做好日常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等。即使长期居家,也应尽量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加强亲子沟通和互动,保持和谐家庭氛围,孩子们心情愉悦。

减少聚集,尽量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外出,家长、监护人或者看护人合理规划行程,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玩耍。

特别提醒:遵医嘱科学用药,规避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前一定要读药品说明书!随着不少专家和机构列出了详细对付新冠感染的药物,家长们在使用这些药品的过程中,如果不确定情况,或者看不懂,务必在用药前先咨询医生。

避免多种退热药、中成药一起使用,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中成药,不要为了省事就“儿童用药量减半”。应当购买儿童专用药,按照说明书计算小朋友用量。

二.做到“有方法“,孩子居家护理才“有套路”

发热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症状,常使得患儿家长出现不安和焦虑,国外称之为发热恐惧症(Fever phobia),常常影响到医生的用药选择。事实上,体温的高低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没有直接相关。对于儿童普通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急性发热,我们采取退热处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发热孩子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因此,护理居家治疗的孩子,家长们要掌握以下儿童发热的处理套路,

1、了解儿童新冠的主要症状:

从临床来看,儿童和成人感染后症状有明显差异,整体来说,发病快,少有发展为肺炎。呈以下特点:

发病快:儿童感染者几乎没有潜伏期,感染即发病。

体温高:多数婴幼儿有高热表现,可能因体温迅速上升导致惊厥发生,需警惕!

合并症:多数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容易出现脱水。

2、识别可能危及生命的表现:

持续高热不退>3天;

呼吸状况差:剧烈咳嗽,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循环功能差:面色苍白,手足冰冷,血压低,皮肤花斑纹等;

精神状态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消化道症状重: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小于3个月婴儿出现高热。

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心脏病、免疫缺陷、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等)。

发热儿童严重疾病警示分级评估表

处于"绿区"的发热儿童可在家中护理,但仍需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如果发热儿童存在"黄区"的临床表现,应尽快就诊;如果发热儿童存在"红区"的临床特征,应立即就诊。

3、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退热方法:

(1)物理降温:

对流散热法:给孩子的上半身衣服少穿一些,或者被子要少盖一些,适当地下降孩子的环境温度,帮助孩子散热。

传导降温法:退热贴或者给孩子适当的温水擦拭身体或者直接洗个温水澡,可以快速地让孩子的体温得到缓解。

补充液体:给孩子多喝一些温水、米汤等各种汤饮料来补充液体,不仅帮助孩子纠正脱水,而且通过出汗和排尿带出身体内的过多热量。

(2)合理使用退热药:

发热只是症状,持续3-7天后可缓解。居家治疗的孩子,家长应当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识别危重征象。使用退热药的目的是缓解孩子发热带来的不适,不能以退热为目标而给予孩子多种退热药混合服用,或者过量使用退热药。各国指南均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两个同时或交替退热使用;也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对于2月龄以下婴儿及新生儿禁用解热镇痛药。因此,家长尽可能规范用药,避免解热镇痛药的副作用。

(3)呕吐的处理

在呕吐发生后先予以禁食禁饮,以免刺激胃肠道再次激发呕吐。通常呕吐会自行缓解,在0.5-1小时后可以尝试少量间断补液,逐渐恢复经口补液。不建议常规使用止吐药,且6月龄以下婴儿禁用止吐药。禁食禁饮呕吐缓解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增加膳食补水,首选经口补液(口服补液盐III)防治脱水。也可以米汤加上适量的食盐。不建议使用运动饮料替代口服补液盐补液。

哪些情况需要尽快看医生:

呕吐剧烈、脱水(萎靡、乏力、尿量减少、烦渴)和/或经口补液困难。

伴有黄绿色胆汁样物或咖啡色血性样物。

高热不退或黄疸或面色苍黄或尿色改变(血尿、酱油色尿、洗肉水样尿等)

伴有便血或腹胀、严重腹痛(拒绝触摸或按压)。

喷射性呕吐,婴儿伴有囟门突出,儿童伴有头痛、嗜睡、惊厥、意识改变等。

(4)惊厥的防范与应对:

对于6个月-6岁的孩子,体温过高可能会导致孩子发生抽搐,医学上称为热性惊厥,因此,对高热患儿积极采取退热措施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既往有热性惊厥的孩子,更应及时发现发热并退热。

首先鼓励儿童多饮水来确保足够的水分,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但通常情况下不主张两种混用,因为已有研究证实退热剂并不能有效预防热性惊厥的复发。既往有多次热性惊厥的孩子,必要时可以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热性惊厥大多数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儿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最终导致了脑损伤及全身性的并发症(约2%~7%的患儿最终转变为癫痫),这种情况应当及时到医院治疗。

三. “有政策”参考,就医时才“有依靠”

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需要家庭和医院的双向联防联控,从而使广大家长朋友熟悉国家和各级医疗机构关于疫情的管理条例和流程,一般通过医院官方网站或者微信挂号系统,即可了解到相关的防疫规定,这样子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医院及专科及时进行就诊。此外,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如果一般情况稳定,不一定都要到三甲医院或者专科医院治疗,大部分可以在社区医院治疗,或者通过线上诊疗咨询来指导家庭用药及护理。

儿童健康关系千家万户,需要我们全社会一起携手,科学合理的应对指引则既能保护患儿安全,也会减少对家庭成员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等.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3):161-169.

[2]刘小会,季兴,胡利华,等.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处方审核建议.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9):653-659.

[3]蒋荣猛,谢正德,姜毅,等.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4):1053-1065.

[4]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OVID-19[J].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22, 181(12):4019-4037.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