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来自江西的年轻妈妈吴美丽(化名),虽然只有34岁,但是她的人生充满曲折,健康连连出问题,四年经历三次“升级打怪兽”之战。找对医生,看好病,真是太重要。
连闯两关后遭遇命运第三次捉弄:心脏摊上大问题
2019年,吴美丽因不孕不育到当地医院求医无果,在心灰意冷之时,得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帮助,最终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实现了做妈妈的夙愿。
2020年,一次偶然健康体检,她发现自己脖子上长了甲状腺瘤。这一次,她没有丝毫犹豫,即刻启程来到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完成甲状腺瘤切除手术,术后康复良好。
“两次成功的治疗经历,我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护人员充满信任和感激。所以,当我再次遭遇命运的捉弄时,我毫不犹豫来到这里求医。”吴美丽表示。
2022年8月,吴美丽突发上腹部疼痛,本以为是普通胃肠炎,在当地社区治疗未见好转,反而出现进行性活动后气促、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吴美丽转到当地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经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这一次居然是心脏出现了问题!吴美丽难以接受自己患有心脏疾病的事实,接连而来的疾病,让她深受打击。
突发心脏骤停,惊险度过“生死劫”,植入ICD重获“心生”
第三次来到孙逸仙纪念医院就医,挂到了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的号。王景峰教授经过细致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初步考虑是扩张型心肌病,建议吴美丽住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入院后心衰中心诊疗团队仔细评估了吴美丽的病情,心脏彩超提示其左室射血分数只有28%,她被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鉴于其处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阶段,射血分数低于35%,心脏猝死的风险较高,建议其植入心脏转律除颤除颤器(ICD)。
但由于未经过最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也可以经过最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3个月后返院复诊,再评估ICD的植入指征,但期间有心脏性猝死风险。
住院期间,吴美丽经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症状逐渐好转,心功能由IV级改善到I级。由于经济原因,经过再三考虑,她选择药物治疗3个月后再返院评估。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在计划出院的前一天凌晨时分,她的心电监护突然提示心室颤动。值班护士、医生床边查看,发现病人已经不省人事,“是心脏骤停!”值班护士、医生和上级医生,迅速启动抢救程序,立即床边电除颤,吴美丽恢复意识,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从监护仪报警到电除颤成功,这短短两分钟,她仿佛走过了一生!
植入ICD已经刻不容缓。王景峰教授带领心衰中心诊疗团队讨论并征得家属同意,于2022年9月9日由心衰中心周淑娴教授团队为吴美丽成功置入双腔ICD。术后她未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ICD程控功能正常。
周淑娴教授团队为病人吴美丽成功置入双腔ICD
9月15日顺利出院回家,吴美丽在ICD的护航下,开启新的人生。
吴美丽竖起大拇指为王景峰教授团队的仁心仁术点赞
专家提醒: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手段
王景峰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是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约占比80%,在我国其发生率为41.85/10万,即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人,其院外抢救成功率低于1%,院内抢救成功率高于院外,但心脏性猝死抢救黄金时间是发病4分钟内。
在院外,心脏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低与心肺复苏的有效实施率显著相关。心跳波动停止4-6min后,脑细胞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在1min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近100%,4min内行心肺复苏约50%的患者可以被救活,每延迟1min,存活率下降10%,所以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在给予有效电除颤前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及其他重要器官的生命力。因此全民普及心肺复苏的操作及简易除颤器(AED)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院外心脏猝死的抢救成功率。
目前而言,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手段,对于无论是符合ICD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的指征,针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均应考虑植入ICD,为人生保驾护航。
(责编/叶芳 通讯员/林伟吟 刘文琴 黄泳清 图/医院提供)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