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当上消化道出血遇到痛风,怎么办?

  一 上消化道出血痛风有什么瓜葛?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伴有或不伴有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病情迁延难愈,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激素、非甾体类药物控制病情。 而上述药物极易诱发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疾病,需要运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胃酸分泌,控制病情。

  但有研究显示,部分痛风患者运用PPI后可出现血尿酸在短时间内升高、血液pH降低,尿液pH升高,导致痛风的急性发作。

  因此,二者的治疗存在相互矛盾。

  二 为什么上消化道出血会诱发痛风?

  01

  抑制胃酸分泌的PPI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线用药,但是PPI在抑制胃酸的同时,对肾脏的H+一K+一ATP酶也造成抑制,从而影响到Na+、K+的转运及H+的分泌,使肾脏的酸碱微环境发生改变。在痛风患者服用PPI时会导致尿酸代谢受影响,从而引痛风的复发或加重。

  02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活动性出血的存在,导致机体循环血量减少,尿量相应下降,尿酸排除减少。

  03

  上消化道出血后,大量血液残存于肠道无法排除,导致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被肠道重新吸收,尿酸相应产生增加。加之,患者在消化道出血后情绪紧张,机体出现应激状态,进一步诱发痛风。

  三 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如何治疗?

  1. 首先若患者既往存在痛风病史,应加强护理。嘱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卧床休息,做好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尽早排除胃肠道积血。一旦可以进食,应严格按照痛风急性发作的饮食要求进食,补足液体,保持24h尿量在2500ml以上,避免因尿量减少引起的尿酸增高。

  2. 对体温超过38.5℃者,行一般物理降温,间断应用柴胡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对症处理。

  3. 若临床症状较轻,应首选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外用制剂缓解症状,予消炎散局部外敷、罗通定肌内注射,正清风痛灵肌内注射及碱化尿液等处理后症状明显缓解。

  4. 若Forrest分级在Ⅱb以下(即局部出血已停止,并有凝血块覆盖时),说明病情相对稳定,给予环氧化酶-2 抑制剂依托考昔120mg,每天1次,或静脉使用地塞米松5mg可能是相对安全的,但用药期间仍需密切观察患者大便颜色、进食等情况,避免再次发生活动性出血。

  5. 若Forrest分级在Ⅱb以下(即局部出血已停止,并有凝血块覆盖时),说明病情相对稳定,给予环氧化酶-2 抑制剂依托考昔120mg,每天1次,或静脉使用地塞米松5mg可能是相对安全的,但用药期间仍需密切观察患者大便颜色、进食等情况,避免再次发生活动性出血。或者痛风急性期症状较重时,静脉使用地塞米松5mg1-2天,缓解期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每日2次。

  痛风急性期控制药物选择使医师陷入两难境地,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医生的诊治经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2018-10-31 00:00:04浏览12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回事,怎么办
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胃黏膜受损、胃炎、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饮食不当长期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引起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2、胃黏膜受损患者存在长期饮酒的不良习惯,会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法莫替丁分散片。同时,也可以遵医嘱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3、胃炎胃炎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酒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反应。由于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在咨询医生后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4、胃溃疡胃溃疡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或更深层次的溃疡。由于胃黏膜受到溃疡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建议遵医嘱服用硫糖铝分散片等保护胃黏膜。同时,患者应注意多喝热水。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主要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当门静脉压力升高时,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果患者进食坚硬食物,可能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可听从医生建议使用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的区别是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不同、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速度不同、出血量不同以及并发症不同等。1、病因不同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胃炎、胃癌等。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痔、肛裂、小肠血管瘤、克罗恩病、细菌性痢疾等。2、出血部位不同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通常在幽门以上,如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通常在幽门以下,如空肠、回肠、结肠等。3、出血速度不同上消化道出血的速度一般比较慢,主要是血液流入肠道内,经过肠道蠕动排出体外。下消化道出血的速度一般比较快,主要是血液流入大肠内,经过大肠蠕动排出体外。4、出血量不同上消化道出血的量一般比较大,因为血液经过肠道时,会被肠道吸收一部分,所以上消化道出血量一般比较大。下消化道出血的量一般比较小,因为血液经过肠道时,没有被吸收的部分会排出体外,所以下消化道出血量一般比较小。5、并发症不同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情况,而下消化道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胃镜检查、肠镜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产后出血量达到多少为大出血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出血量≥1000ml。这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对于经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量达到500ml及以上即判定为大出血。这是因为正常分娩后,子宫会通过收缩来压迫血管止血,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如胎盘残留、胎盘粘连等)、软产道裂伤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就可能导致出血量超出正常范围,引起大出血。当出血量达到500ml时,产妇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发展为休克,危及生命。剖宫产者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出血量相对较多,当出血量达到1000ml及以上时被认为是大出血。手术过程中,子宫切口的止血情况、胎盘剥离面的出血以及凝血功能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出血量。剖宫产术后若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或腹腔内出血,会使产妇的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针对产后大出血,预防是关键。产前应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评估,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出血的因素。一旦发生大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如按摩子宫促进收缩、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并及时缝合、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同时,要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输血治疗。此外,还需积极查找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产后出血量超过多少需要输血
产后出血量超过一定界限时,通常需要考虑进行输血治疗。具体而言,产后大出血一般超过1000毫升需要输血,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胎儿过大等。当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即超过100毫升至400毫升这一区间时,便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当出血量迅速增加,达到或超过1000毫升时,产妇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四肢湿冷等严重症状,这是身体在发出危险信号,表明产妇可能已经处于休克前期或休克状态。此时,迅速而有效的输血治疗至关重要,它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进一步发展,为后续的止血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医生还会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如产前贫血程度、出血速度、止血效果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输血。例如,当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60g/L时,几乎所有情况下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此外,如果产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还需要输入凝血因子、冷沉淀等血液制品,以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产妇及其家属应充分了解产后出血的风险和应对措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建议。在产后恢复期间,产妇还应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以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宫腔镜手术后出血多久算正常,需要吃药吗
宫腔镜手术后出血时间一般在1-2周内算正常,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宫腔镜手术后是否需要吃药,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建议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宫腔镜手术是通过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进行操作,会对子宫内膜和宫颈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术后,创面会有少量渗血,随着子宫的收缩和创面的修复,出血会逐渐减少并停止。在术后1-2周内,创面处于愈合阶段,少量出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术后前几天出血可能相对较多,之后会逐渐减少。如果超过2周仍有出血,或者出血量较多,超过月经量,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则属于异常情况,可能是创面愈合不良、感染或存在其他问题,需要及时就医。一般情况下,术后会常规给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来预防感染,这是因为手术操作可能会导致宫腔内有细菌感染的风险。此外,还可能会使用一些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宫缩剂或益母草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促进宫腔内残留的血液和组织排出。然而,如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明显的感染迹象,子宫收缩也正常,出血量少且逐渐减少,在医生评估后,也可能不需要服用药物,只需注意休息和观察即可。同时,患者术后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和卫生护垫,但要避免冲洗阴道,以免引起感染。术后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防止细菌感染。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宫外孕多少天出现腹痛出血症状
宫外孕腹痛出血症状出现时间不一,多数患者在怀孕6至8周出现,胚胎在宫外生长压迫组织,输卵管破裂或流产引发症状。但因孕妇个体差异,胚胎活性、着床部位等不同,症状或早至6 周前,或晚至12至16周。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腹痛和出血是宫外孕的典型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胚胎的生长速度和着床部位密切相关。随着胚胎在输卵管或其他异常部位的生长,会逐渐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和刺激,当输卵管被撑破或发生流产时,就会引发腹痛和流血。因此,大多数宫外孕患者在怀孕6至8周会出现这些症状。然而,由于每个孕妇的情况不同,胚胎的生长速度和着床部位也存在差异,导致症状出现的时间因人而异。有些孕妇可能会更早出现症状,例如在怀孕6周之前就可能感到腹痛和出血;而有些孕妇则可能会延迟一些,甚至可能在怀孕12至16周才出现明显的腹痛和出血症状。这种差异可能与胚胎的活性、着床部位以及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例如,如果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由于此处肌层较厚,可能症状出现会更晚。针对宫外孕的潜在风险,孕妇应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妊娠早期,如果出现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液检查等辅助手段进行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已经确诊为宫外孕的患者,应尽早终止妊娠,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