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吃9种食物远离腹泻

  1、香蕉

  香蕉营养价值颇高,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当多的钾和镁能防止腹泻所致的电解质平衡紊乱。香蕉中含大量果胶质,能吸收肠腔水分使大便成形,减少大便次数。

  香蕉皮中含有蕉皮素,它可抑制真菌和细菌。把生香蕉连皮切成段或是整条拿去蒸熟吃能止泻。此外,香蕉中还含有一种能预防胃肠溃疡的化学物质,它能刺激胃肠道黏膜细胞的生长繁殖、维持肠道正常蠕动而防止腹泻。

  2、加盐的白粥

  腹泻可以喝点加盐的白粥,建议不要放肉。肉粥会加剧肠胃负担,腹痛排便后,疼痛虽缓解,但此时肠胃因炎症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如果吃肉菜,会加重病情,因此腹泻后两至三天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妨喝点白粥,加少许盐。

  3、面食

  腹泻需要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面食是不错的选择。面条营养丰富,而且比较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吃面条是腹泻的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对于腹泻的人来说,吃的面条不要过于油腻,过于油腻的话会加重肠胃负担。

  4、苹果

  苹果可让轻度腹泻痊愈。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放在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克左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食用煮熟的苹果时,不宜加蔗糖调味,因为蔗糖可能会加重腹泻。

  5、石榴

  石榴含有鞣质、糖类、苹果酸、柠檬酸、蛋白质、维生素C等,有软化血管、助消化、降血脂等多种功效,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高1-2倍。石榴的果实可分为甜、酸、苦三种,中医认为,味甘的石榴具有生津止渴之效,可用于治疗咽喉燥渴、润秋燥,而味酸的石榴对于治疗赤白痢腹痛、腹泻等有一定效果。

  6、醋茶

  沏一杯绿茶或花茶,将茶水倒入另一杯中,放入一大汤匙醋,将醋茶喝下,一杯茶可继续再冲泡两次,连喝三杯醋茶,腹泻可止。此方治腹泻不适用于细菌性腹泻。

  7、葡萄

  有调查发现,适量饮用葡萄酒可以治疗腹泻。在刚开始有腹泻症状的时候,喝一两杯葡萄酒就可以治愈。特别是在杀死致病性大肠杆菌方面,葡萄酒的威力异常明显。葡萄酒不仅能治疗腹泻,而且还有预防作用,这就是人们在吃海鲜时喜欢用葡萄酒佐餐的原因。

  8、杨梅

  中医认为,杨梅味甘、酸,性温,具有生津止渴、和胃止呕、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取杨梅10枚,乌梅15克,水煎服,可治疗腹泻。

  9、鲜桃

  发现便溏或腹泻初发,速吃鲜桃(饭前吃鲜桃一个,饭中食大蒜1~2瓣),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

2016-04-18 10:25:02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吃什么药
变异性哮喘应该是指咳嗽变异性哮喘,该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症状包括咳嗽、胸闷等,治疗药物有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典型哮喘类似,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积极治疗后,一般可控制症状。一、主要症状:咳嗽:这是变异性哮喘最突出的症状,通常为刺激性干咳,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也可在运动、吸入冷空气、接触过敏原后诱发。咳嗽较为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常因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导致。部分患者咳嗽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睡眠。胸闷: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发闷,好像有重物压在胸部,呼吸不顺畅。这是由于气道狭窄、通气功能受限,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使患者产生胸闷的症状。胸闷程度因人而异,有时可能较轻,仅在活动后或特定环境下出现,有时则可能较为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的日常活动。二、治疗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其能迅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从而减轻咳嗽、胸闷等症状。通常作为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物,可遵医嘱通过气雾剂或雾化吸入的方式使用,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一般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吸入的方式给药,长期规律使用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其副作用。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是此类药物的代表,其能选择性地拮抗白三烯受体,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和炎症介质释放,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变异性哮喘,尤其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但是应该遵医嘱用药。对于变异性哮喘患者,建议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窗帘。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寒冷刺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环境,避免在寒冷、干燥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同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规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定期到医院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会传染吗
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症状有咳嗽、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且该疾病不会传染。若出现持续咳嗽且经普通止咳治疗效果不佳等疑似变异性哮喘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与治疗。1、咳嗽:咳嗽是变异性哮喘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通常较为剧烈,夜间或凌晨发作较为频繁,且咳嗽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通常在吸入冷空气、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加重,普通止咳药物和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2、胸闷: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闷症状,感觉胸部有压迫感、发紧,好像有重物压在胸部,呼吸时能明显感觉到胸部的不适。胸闷症状可在咳嗽发作的同时出现,也可能单独存在,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活动和呼吸。3、喘息: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吸时发出高调的哮鸣音,尤其在呼气时更为明显。喘息的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在剧烈活动后出现,重者则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发作,甚至出现呼吸困难。4、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感觉空气不够用,呼吸费力,需要用力呼吸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呼吸困难可呈持续性,也可在接触诱发因素后突然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日常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清洁以减少尘螨滋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在寒冷、干燥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如果有吸烟习惯,应尽早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支气管变异性哮喘和哮喘的区别
支气管变异性哮喘和哮喘在症状表现、发病特点、治疗方式、病情进展等方面存在区别。若怀疑患有这两种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过敏原检测等,以明确诊断。1、症状表现:支气管变异性哮喘症状较为隐匿,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通常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咳嗽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运动、冷空气、过敏原等可诱发或加重咳嗽。而哮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咳嗽、胸闷等,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发绀等表现。2、发病特点:支气管变异性哮喘一般起病较为隐匿,病程相对较长,咳嗽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部分患者可能仅在特定季节或环境下发作,如春秋季或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后。而哮喘发作多与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运动、情绪激动等多种因素相关,且发作较为突然,症状相对较重,可呈急性发作、慢性持续发作等不同类型。3、治疗方式:支气管变异性哮喘治疗以控制咳嗽症状为主,需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还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孟鲁司特钠,部分患者可能还需使用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等辅助治疗。而哮喘治疗旨在控制症状、预防发作、改善肺功能,可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氨茶碱,以及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等进行抗炎、平喘治疗,严重时可能需吸氧、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4、病情进展:支气管变异性哮喘若早期未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也可能逐渐发展为典型哮喘,对肺功能造成影响,但相对而言,在早期阶段病情进展相对缓慢。而哮喘如果控制不佳,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气道重塑,引起不可逆的肺功能损害,增加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风险。日常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定期清洁居住环境,使用空气净化器。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出现咳嗽、喘息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按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等指标,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特异性皮炎与什么有关系
特异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微生物作用等。疾病因素包括免疫系统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以及内分泌紊乱等。一、非疾病因素:1、环境因素:与环境中易引起过敏的特殊物质接触,如食物蛋黄、牛奶等,尘螨、花粉、污染物、烟草、烟雾等。气候因素、不适当的皮肤护理也可能参与发病。2、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发挥作用。3、微生物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感染,也可能导致特应性皮炎。二、疾病因素:1、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可能会导致特异性皮炎的发生。免疫系统的不正常反应可以使皮肤对刺激物过度敏感,从而引发皮炎。2、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的最外层被称为角质层,其构成了人体对抗外界环境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还控制着水分的平衡。当角质层功能受损,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速、渗透性增加、水分保持能力下降和脂质成分异常,进而引发特应性皮炎。3、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系统的不平衡可能会影响皮肤的健康。例如,甲状腺问题、荷尔蒙变化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皮肤炎症。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保持皮肤清洁和保湿,避免过度搔抓以防继发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减少压力和焦虑。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