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5个方法让肠道微笑

  肠道里布满神经,运作缜密又敏感。压力大造成交感神经活跃,抑制肠道蠕动 ;长期过劳、压力、失眠、乱吃,让肠道更累。自然医学博士陈俊旭认为,若肠道功能不好,便无法摄取足够的养分,来透过神经传导如血清素、多巴胺等携带快乐讯息的物质给大脑,人就觉得压力大、心情不好。“99%的压力是因为肠道不好。”他认为。

  肠道放松才能轻松运作,关心你的肠道,试试以下4个方法让肠道放松:

  一. 健走

  不运动的人肌力衰退,肠道蠕动减弱,连横结肠都下垂,整个肠道有气无力,推不动便便。但激烈运动又让肠道紧张,轻松和缓的运动比较适合肠道,“推荐健走运动,既和缓,又能运动到全身。”中国台北马偕医院营养课课长蔡一贤说,要让运动变习惯,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 深呼吸

  好好呼吸也能纾缓肠道紧张。当交感神经过度活跃,造成呼吸变浅,肠道也就跟着紧张,常有粪便变硬或拉肚子的症状。腹式呼吸能活化副交感神经,让身体放松,另外,腹式呼吸也能促进肠道蠕动。但是腹式呼吸并不只是呼吸时把肚子凸起而已,应该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与胸前,全身肌肉放松,吸入、胸部不动,

  吐出、收紧腹部,胸部保持最小幅度。腹式呼吸要注意鼻吸鼻吐,尽量缓慢深长。

  三. 按摩腹部

  肠道按摩也可以纾缓小肠的紧张状态,帮助恢复肠道的正常运作。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病房副主任陈建宏建议,以肚脐为中心,约3~4指宽,用手掌肚顺时针方向按摩,不必过度用力按压,配合呼吸更好。

  四. 六大肠道保健穴位

  中医智慧里,简单的穴位按压便能保养肠胃。例如敲胆经、胃经就有帮助。敲胆经是从大腿外侧由下往上敲。胃经则从眼部下侧面颊、颈部正前方、至锁骨、双乳、腹部,至大腿小腿正面,一直延伸到脚部第二趾。可从锁骨以下以空拳往下敲。在此,余莉芳教授将为大家推荐几个常用的保护肠道的穴位。

  1. 内关穴 :位于前臂正中 , 手腕横纹向上四指处(如果个子比较矮的人则应该取三指处),两肌腱之间。

  2. 合谷穴 :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手背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用大拇指向下、向内按压。内关穴和合谷穴在左右手都有,这两个穴位可以在呕吐、嗳气等肠胃不舒服的时候按摩。

  3. 足三里 :左手包住膝盖,食指下方一寸处。

  4. 阳陵泉 :靠近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和阳陵泉有健脾胃的作用,容易拉肚子的人,吸收比较差的人可以按摩。

  5.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6.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之前凹陷处。

  三阴交、太冲穴可以调节脾胃虚弱,腹胀腹泻时可用。

  五.并非所有乳酸菌都是益生菌,戳破6项迷思,从瓶身就能选对好产品!

  “益生菌”顾名思义就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虽然多数益生菌是乳酸产品,但并非所有的乳酸

  菌都是益生菌。“经过研究证明,能通过耐酸、耐胆盐测定并有保健功效的,才能称为益生菌。”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学教授蔡英杰指出。全球益生菌市场高达200亿美元,其中九成是发酵乳,约一成是

  益生菌粉产品。

  自己做的酸奶比较好?

  错。虽然自己动手做酸奶或优格,不放糖或少放糖,可以减少发胖的顾虑,但遗憾的是,自己做的酸奶菌株并不符合益生菌的标准,最常用来制作酸奶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抗酸性都不好,难以抵达肠道。

  产品愈多菌数愈好?

  错。有些厂商为了冲高菌数,大量繁殖价格便宜的球菌,而其他昂贵的好菌含量却很少。

  愈多菌种愈好?

  错。太多菌种根本无法通过实验得知效果,也没有任何研究指出,要加多少菌、如何组合才会有效,所以不用贪多。

  一定要保持低温才是活菌?

  错。只要菌种稳定,封装技术好,干燥度够,活菌依旧可以在室温存活一阵子。

  只要是死菌就没有功效?

  未必。发酵乳大多是活菌产品,活菌才有整肠的效果,但某些死菌依旧有调整免疫的功能,所以并非死菌就完全无效。


2014-07-24 00:16:06浏览1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胃食管反流吐血
胃食管反流吐血可能是由于食管出现炎症、食管黏膜受到损伤、胃癌等原因所导致,患者应在明确病情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食管出现炎症 当患者自身抵抗力较低或是经常处于细菌多的环境中,则会引起食管炎症,患有食管炎症的患者会出现食管部位疼痛、红肿等症状,在炎症受到刺激或吞咽时,则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吐血。此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药物来治疗,如头孢拉定、头孢唑林等药物。若药物对患者的病情无法起到治疗效果,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如食管切除术等,当原发疾病治愈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吐血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2、食管黏膜受到损伤 若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冰冷的食物,则会刺激到食管黏膜部位,导致食管黏膜部位出现损伤,患者此时吃东西或是喝水,则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吐血的现象。此类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若吐血的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给予输血治疗。 3、胃癌 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吐血的症状也可能是由胃癌所引起,胃癌是一种胃部的恶性肿瘤,在晚期时,会出现呕吐鲜红色或者暗红色的血液这一症状,还会伴随出现难以下咽、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若存在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胃癌的患者可以通过放疗、化疗或服用靶向药物等方式来控制病情,常见的靶向药物有雷莫芦单抗、曲妥珠单抗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