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相关链接:吃大闸蟹“三不”

  10月份正是吃大闸蟹的黄金季节,不过记者在沪上几家医院了解到,最近吃蟹生病的人正在逐渐增多。专家指出,日食一只蟹,胆固醇已超标,大闸蟹并不是人人能吃。患有肝脏疾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过敏体质、腹泻、胃痛的人最好不食或少食蟹。

  周女士是大闸蟹的“粉丝”,“十一”长假过后,市场上的大闸蟹价格明显回落,周女士一下子买了十多只,回家后将蟹蒸起来吃,因为数量太多,有两只蟹当天没吃掉。第二天,周女士就迫不及待将剩下的蟹拿出来吃,没想到这一吃,就吃出了问题,弄得上吐下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日因为贪吃大闸蟹而拉肚子的患者有所增多,有的是吃完蟹后马上喝茶、吃柿子,结果引起“胃柿团病”,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说,蟹黄、蟹膏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对胆囊炎、胰腺炎等患者健康存在隐患。胆固醇的摄入量过高,可能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另外,螃蟹性味咸寒,体质虚寒或是虚弱的人都不应多吃。“过食的后果是增加消化系统的负荷,轻则有饱滞感,重则腹泻呕吐。”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友勇介绍,胆固醇是血脂的成分。血液内的胆固醇必须控制在一定水平才能使人体生理过程保持健康状态。建议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以不超过300毫克为宜。每100克蟹肉含胆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黄含胆固醇460毫克,吃一只中等大小的大闸蟹,一天的胆固醇摄入量已经超标。

  另外,死蟹千万不能吃。因为螃蟹被捕获后常因想挣脱而造成体内乳酸增多,这会导致螃蟹死后体内的细菌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细菌会分解螃蟹体内的氨基酸,进而产生一种有害物质,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

  专家指出,食用前应先将螃蟹彻底冲刷干净,用蒸或水煮方式煮透后,才能确保吃得安心。而醉蟹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把病菌杀死。在蒸煮蟹的时候,多加一些、葱、蒜等料,让这些属性较热的配料中和螃蟹的凉性。另外,和大闸蟹绝配的是黄酒,吃完大闸蟹喝点黄酒暖胃、去腥,又能驱除寒气。

  相关链接:吃大闸蟹“三不”

  ●不吃四“部件”:螃蟹的体表、腮部和胃肠道,布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因此,吃时必须除尽蟹腮、蟹肠、蟹心(俗称六角板)、蟹胃(即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泥沙)。

  ●不过量食用:一般人每次吃大闸蟹以2只为限,一周内不可超过3次食用。

  ●不与茶水、柿子、花生、冷饮等同食。

(实习编辑:李素素)

2010-09-12 16:39:00浏览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胆管结石护理诊断及措施
胆管结石通过饮食方面、生活上来进行护理;通过临床症状、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等方式来诊断;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措施来治疗胆管结石。建议患者定期门诊复查肝功能,发现异常应该及时治疗。 1、护理 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囊结石、胆道的细菌感染、药物的影响及不当的饮食有关。患者要注意饮食,可以适量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还可以食用香蕉、苹果等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上要注意休息,不做重体力劳动,等恢复后再进行适量的体力劳动。 2、诊断 胆管结石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以及依靠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确诊。胆管结石的患者大部分会出现腹痛、寒战、黄疸、高热等症状,是诊断胆管结石的主要临床依据。另外,可通过对腹部肝胆的B超检查,可提示结石的大小、部位,是诊断胆管结石的方法之一。核磁共振和CT检查可明确的显示肝脏内胆管结石的位置、胆管的阻塞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 3、治疗措施 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时,需要短期禁食,遵医嘱静脉给予水电解质和营养等支持治疗,维持酸碱平衡。还可遵医嘱选用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加甲硝唑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单纯胆管结石,胆管无狭窄或其他病变者,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对于胆总管远端炎性纤维性狭窄致梗阻不能解除或胰管直接汇入胆管者,或胆管部分切除后不能行对端吻合者,建议采用胆肠吻合术同时切除胆囊。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胆管结石在胆管为什么不痛
胆管结石不痛可能是因为结石体积较小、结石正在下行、结石位置较高、胆管末梢神经分布较少、结石没有发生梗阻等原因导致。1、结石体积较小如果患者胆管结石体积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胆管痉挛,从而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进行运动,促进结石排出。2、结石正在下行如果胆管结石正在下行,没有引起胆管梗阻,也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进行运动,促进结石排出。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等方式进行治疗。3、结石位置较高如果患者胆管结石的位置较高,没有出现胆管梗阻的情况,也可能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此时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4、胆管末梢神经分布较少如果患者胆管末梢神经分布较少,对疼痛刺激不敏感,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结石没有发生梗阻如果患者胆管结石没有发生梗阻,可能会导致胆汁排出较顺畅,从而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胆结石梗阻的症状有哪些
胆结石梗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黄疸、恶心呕吐、寒战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 1、腹痛 胆结石梗阻在急性发作时会出现腹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多为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或者是持续疼痛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解痉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能够缓解疼痛的症状。 2、发热 如果胆结石梗阻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容易出现身体发热的情况,而且体温可能会超过38.5°C。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以使用温水擦拭身体,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3、黄疸 如果胆结石梗阻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容易引发黄疸,出现皮肤发黄、巩膜发黄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溶石的效果。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胆囊切除术等相关的手术进行治疗。 4、恶心呕吐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氯丙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吐的效果。 5、寒战 如果患者合并胆囊炎,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寒战的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头痛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病情。此外,建议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梗阻性黄疸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梗阻性黄疸一般没有最佳治疗方法的说法,需要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管发生堵塞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原因有胆结石、肝硬化、胰腺炎、十二指肠肿瘤以及壶腹癌等。1.胆结石:对于胆结石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早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溶石和排石治疗,如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等。2.肝硬化:如果是肝硬化的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硫普罗宁注射液等药物进行保肝护肝的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或者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3.胰腺炎:若是患有急性胰腺炎而引起梗阻性黄疸,通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4.十二指肠肿瘤:当十二指肠内存在肿瘤的时候,也会引发该病,此时可遵医嘱通过腹腔镜下切除瘤体。5.壶腹癌:针对壶腹癌所造成的梗阻性黄疸,一般以放射治疗为主,同时配合化疗药物辅助治疗,常用的放疗方法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前,不建议运动,术后恢复尚可的病人,可适当锻炼,逐步恢复到发病前的活动水平。若期间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