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患者更要强调“水平衡”

  大家每天都会接触到水,每天都会喝水。没有食物,我们可以存活数周,但是没有水,我们几天后就会脱水而死。要知道,人体重量的2/3以上都是水

  水如此重要,可是我们对它了解多少?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喝水、怎样正确补水吗?市面上的那些号称能治疗糖尿病的水是真是假?我们目前的生活用水安全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分别采访了几位饮用水专家、营养学专家和糖尿病专家。

  走近“水”世界

  水健康概念引人关注

  日前,由国际水协(IWA,国际水质协会和国际水行业协会的总称)和中国建设部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在北京圆满结束,这也是世界水大会首次在亚洲召开。来自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水行业专家和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与会专家指出,目前百姓普遍存在饮用水的误区,以为安全水就是健康水。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水的完整科学概念,应该满足以下几个递进性要求:①没有污染,不合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②含有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③生命活力没有退化,呈弱碱性,小分子团水,活性强等。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复兴教授认为,健康水的完整概念应有以下7条标准:①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②水的硬度适中;③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适中;④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⑤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适中;⑥水分子团小,易于人体细胞吸收、利用;⑦水的营养生理功能,如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较强。

  水对人体的需要意义

  水是人体需要量最大、最重要的营养素;它直接参与物质代谢,促进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水是营养物质的载体,代谢产物的溶剂;水还参与调节体温,滋润皮肤,润滑组织与关节。水维持这些正常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水的代谢平衡,即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大体相当。

  北京IDM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赵飞虹研究员认丸水几乎参与了人体所有的代谢活动,但很多人没有每天正常喝水的习惯,这对健康非常不利。

  纠正“水”误区

  水的纯净主要针对水污染而言,健康水主要针对人体健康来讲,纯净水不等于健康水,我们希望饮用水做到纯净与健康的统一。

  当前饮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误导,使我们走进了饮水的误区。其主要表现在:误把饮料水当成饮用水;误把医疗用水作为正常饮用水;误把纯净水作为健康水;误把水的物理活性当成生物活性;误把陈旧“洋”技术当成高新技术;误把饮用水的辅助产品当成饮用水的主导产品(自来水)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纯净水不等于健康水

  纯净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把有害物质过滤的同时,也去除了钾、钙、镁、铁、锶、锌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参加“2005年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的专家们强调指出:“纯净水是高度不饱和水,不但不能给人体内提供宏、微量元素,反而会迅速地吸附人体的钙、镁等离子随汗液、尿液排出体外。人们大量饮用纯净水后,将导致体内营养状态失去平衡,出现健康赤字,不利于身体健康。现在许多欧洲国家都规定纯净水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正因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反复告诫消费者:纯净水不宜作为日常饮用水长期饮用,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李复兴教授特别指出,长期喝纯净水,包括蒸馏水,可使心血管病发病的风险度增加。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对常年饮用软水(硬度在50以下)的人群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比饮用硬水的人群高10.1%以上。在英国1969~1973年对253个城镇的调查中发现,软水地区的心血管死亡人数比硬水地区高10%~15%。

  专家指出,购买有益健康的水,最好选择取自天然水源的矿泉水。也就是说,消费者除了要注意水产品的质量和品牌,还要关注水源。

  “保健水”市场鱼龙混杂

  目前市场上各种类型的水产品名目繁多,比如矿泉水、蒸馏水、离子水、电解水、矿化水等,质量也良莠不齐。商家往往抓住消费者一味追求健康产品的心理,借助一些“先进的概念”肆意炒作,宣称其产品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保健功能”,以达到宣传品牌、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一时间市场上各类“神奇”的“保健水”纷纷涌现。

  针对市场上存在的这些欺骗、坑害消费者的违规行为,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特地发布公告,表示从未批准过任何“离子水机”,强调涉水产品不得宣称具有保健功能。对于上述经营单位,各地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办法》予以严肃查处。

  “治病水”缺乏科学依据

  提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水工业学会给水委员会副主任王占生教授介绍,很多水的确是具有一些作用,但是在有充分证据之前一定不要说能治病。所有的水只有微调的作用,它对每一个人都有些作用,但不是说对每一个人都有好作用,比如矿物质水,里面含有的某一种矿物质对缺少该矿物质的人就是有作用,对不缺少这种矿物质的人肯定是反作用了。

  举个例子分析一下:小分子水的由来。日本有一个地方产名酒,那里的水特别好喝,特别纯、甜,有人就取了些那里的水用核磁共振测量,结果显示其水分子比较小,所以就叫它小分子水。同时还发现那里有很多长寿村,水分子也很小,所以就推理:小分子水对健康有益。事实上,结果是这样类比出来的,并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没有实验数据。至于有人说自己生产的水能治糖尿病,更是太离谱了。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切莫轻信商家宣传的能“祛病强身”的所谓“保健水”,以免上当受骗。

  酸性饮水有害无益

  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的内环境呈弱碱性。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然而,据一项都市人群健康调查发现,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大城市里,80%以上的人体液pH值经常处于较低的水平,使身体呈现不健康的酸性体质。酸性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并无益处,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就曾指出,酸性体质是人体发病的可能原因之一。比如大家熟知的癌细胞,就喜欢在酸性体液中生存。所以长期饮用酸性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天然的水大多都呈弱碱性,含有许多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而市面上的矿化水一般来说大多都是偏酸。

(实习编辑:陈静梅)

63
2007-10-31 16:45:00浏览164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金泽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 三甲
长期脑鸣怎么办
长期脑鸣要明确是心因性脑鸣还是真实脑鸣,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 心因性脑鸣 心因性脑鸣是患者的自我感觉,这种声音在夜间或安静集中时会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多数与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熬夜或休息不好等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治疗心因性脑鸣,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安非他酮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还需调节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歌或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适当释放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 真实脑鸣 真实脑鸣多是由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通常与脑动脉硬化和脑循环障碍有关。可以到医院做头颅及颅内血管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损伤、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如果有异常,需及时治疗。若是脑损伤引起的脑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如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等,缓解脑鸣症状。若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可以服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等,改善患者症状。 脑鸣患者应当合理饮食,多喝牛奶,多食用含锌、含铁食物,如牛肉、鱼肉、鸡肝等,还可以适当食用活血类食物,如黑木耳、韭菜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循环,减少脑鸣症状发生。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怎么办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精神紧张不能缓解会造成失眠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精神紧张不能放松,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兴奋,大脑皮层活跃,精神长期都处于高唤醒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不安等情绪反应,也会出现心悸、胸痛、头晕、乏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1、一般治疗 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要休息,通过睡眠患者的大脑紧绷的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使大脑处于放松,精力也将更加的旺盛。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多,改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患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一定要放松心态,闭目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会减慢。血压会降低肌肉紧张和皮肤的电位会下降,皮肤电阻值会升高,血管的容积会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机体进入放松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心理教育、倾听患者,支持、鼓励患者等方式向患者传导积极良好的情绪,缓解焦虑。 3、药物治疗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由于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起效快,所以要避免长期的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建议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