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第十三章 祛寒药 祛寒药应用注意事项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温里药性偏温热,具有温中祛寒及益火扶阳等作用,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临床使用温里药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1.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2.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剂量宜酌量减轻。

  3.温里药性多辛温燥烈,易于伤津耗液,凡属阴虚患者均应慎用。

  一、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本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若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服之法。

  三、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少者慎用;个别药物孕妇亦虚忌用。

  四、祛寒药中的某些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再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2007-10-27 23:44:00浏览1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科普

范铁兵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满月后喝祛寒的中药可以吗
满月后可以喝祛寒的中药,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产妇在满月后可能会出现受凉的情况,从而引起恶露不尽、腹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产妇在月子期间不注意自身保暖,可能会导致寒气入侵体内,从而出现怕冷、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此时产妇可以遵医嘱喝祛寒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当归、红糖等,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补气益血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恶露的排出,从而缓解不适症状。。因此,满月后产妇可以遵医嘱喝祛寒的中药。需要注意的是,产妇在喝祛寒的中药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辣椒、炸鸡、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效吸收。需要注意的是,产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私自盲目用药,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如果服用药物以后,疾病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建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之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但是产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祛寒的中药,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同时产妇在喝中药期间,还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如果产妇喝祛寒的中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治疗。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祛寒湿第一奇方是什么
临床上没有祛寒湿第一奇方的说法,寒湿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主要是由于人体感受寒湿之邪,或者脾肾阳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临床上常用的祛寒湿的中药有独活、防己、桑枝、白术、茯苓等。1、独活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具有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皮肤瘙痒等。阴虚血热的患者慎用。2、防己防己味苦、辛,性寒,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风疹瘙痒等。阴虚、血虚的患者慎用。3、桑枝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关节肿痛麻木、屈伸不利等。阴虚血燥者慎用。4、白术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痰饮眩悸、水肿或胎动不安等。阴虚燥渴者不宜服用。5、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定悸动不安等。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茯苓。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跑步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祛除寒湿。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