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啥样的药物才算好

  很多糖尿病患者就诊时都希望医生给自己开点“好药”,甚至不管价格多贵,点名要进口药。在这些患者看来,价格贵的药肯定比价格便宜的药好,进口药比国产药好。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药物才算是“好药”呢?
  一般说来,“好药”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必须疗效确切;二是对人体的毒性或不良反应较小;三是价格合理;四是服用方便。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药物最终都要通过其作用对象——患者来发挥作用,所以,评价一个药物好不好,除了药物本身以外,关键还要看药物是否适合患者的病情,适合的就是好的,融开具体患者来评价药物的好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每种药都有其“长短”
  一般来说,降糖作用强的,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就大;不容易引起低血糖的,降糖作用往往偏弱。再如双胍类药物能够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这是它的“正作用”;但是如果这种药物所引起的食欲下降过于明显,以致到了恶心、呕吐的地步,这就又成了它的“副作用”。所以,所谓的
  “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选择药物关键是要“对症”,而不能奢求一种对所有患者都合适的“好药”,也不能轻率地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
  就糖尿病而言,口服降糖药分五大类-每一类药物又有若干种,其特点及适应证均不相同。而且每个糖尿患者的病情也各不相同,因此,患者在选用降糖药时,除了要对药物本身有一定的了解以外,还要结合年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胖瘦、有无并发症以及其他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对老年患者的危害较大。因此,老年糖尿患者不宜选用强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而应选用降糖作用缓和、对肾脏影响小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诺和龙等。
  “好药”不是“终身制”
  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病情也在不断的变化,用药也需调整。例如磺脲类药物普遍存在药物继发性失效的问题,开始阶段可能降糖效果很好;几年以后,效果逐渐减退甚至完全失效,原来的“好药”已经名不副实,如不及时调整,就会延误治疗、耽误病情。因此,患者要做个“有心人”,经常监测并掌握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作为医生调整用药的依据。此外,患者在用药期间,除了看降糖效果以外,还要留心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如肝肾损害等),以确保安全有效。
  不要看“说明书”选药
  正确的做法是:找专科医生定期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作为病友,很难真正理解药物说明书的内涵。比如,一些质量优良的药物可能在不良反应的描述上相当仔细,但实际上,每一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都极低;而某些厂家在他们的药物作用效果上夸大其辞,却少提或不提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要想全面掌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应该找一个经验丰富而又负责任的医生来“量体裁衣”,提供合适的选择和搭配。当然,病友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留神说明书中提到的问题,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又避免不良作用,无疑是明智之举。
  总之,在选择药物时,还要结合自身的病情,掌握好适应证,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吃药切忌跟风,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适合自己,因为每位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要接受医生的指导,严格按医嘱用药,这样才能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避免用药不当、用药失误给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实习编辑:陈静梅)

2007-10-26 18:02:00浏览23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丽娟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荨麻疹多久才算好
荨麻疹是否好转通常不以单一时间进行衡量,关键在于症状是否消失、诱因是否消除及病情是否稳定。若症状反复或加重,患者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荨麻疹的病程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单纯以时间判断不准确。急性荨麻疹若能迅速明确并远离诱因,如停止食用过敏食物、消除感染灶,配合抗组胺药物(如依巴斯汀片)治疗,症状可能在数天内缓解。但慢性荨麻疹常因病因隐匿、难以彻底消除,即便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治疗,仍可能因接触微小刺激而复发。此外,个体免疫系统差异也会影响恢复,免疫力较弱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控制症状,且易出现反复,因此无法用固定时间界定疾病好转。判断荨麻疹好转应综合多方面表现。症状完全消失且不再复发是关键指标,包括风团消退、瘙痒缓解,且无新的皮疹出现。同时,需确认诱发因素已被消除或有效控制,如过敏原明确且已规避,或潜在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诱发的荨麻疹)得到治疗。部分患者在减少用药剂量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仍保持症状稳定,也可视为好转。但如果仅以时间为标准,即便经过较长时间,若仍有症状反复或未脱离诱发环境,都不能认定疾病已治愈,需持续观察和治疗。若患有荨麻疹,患者应积极寻找并记录可能的诱发因素,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辅助排查。另外,日常做好皮肤防护,避免热水烫洗、搔抓,减少摩擦刺激,选择温和的清洁及护肤产品。同时,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勿随意停药或增减剂量。症状缓解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用药,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严重症状,立即前往医院。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