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食街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女性 > 魅力食街

吃遍美食 淡妆浓抹的湖北菜

举报/反馈
2008-06-15 00:15:0039健康网社区
吃遍美食 淡妆浓抹的湖北菜


  麻辣虾球

  一点点咸、一点点辣……一切恰到好处,对于不能吃辣的广州人来说其实是不错的选择。炎夏初秋,一些食材正是当时,此等机会岂容错过,和湖北菜的亲密接触就此展开。

  黄鹤楼、洪湖水、油菜花、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提起湖北,脑中第一时间就浮现出以上画面。一边品味着如斯美景,一边品尝着湖北美食,这是怎样的一种享受。早在先秦时期,荆楚食风就风行长江流域,在楚文化的影响下,凭借“千湖之省”和“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形成了以水产为本,鱼肴为主,口味淳厚的特色。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红烧鮰鱼、莲藕炖排骨等都是其代表菜式。

  湖北菜是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由荆南、襄阳、鄂州和汉沔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武汉菜为其代表。荆南风味擅长烧炖野味和小水产,鸡鸭鱼肉蛋奶蔬果粮豆合烹,用芡薄,味清纯,注重原汁原味,淡雅爽口;襄阳风味以家禽为主料,杂以鱼鲜,精通红扒熘炒,入味透彻,汤汁少,软烂酥香;鄂州风味以加工粮豆蔬果见长,讲究烧炸煨烩,特色是用油宽,火功足,口味重,乡土气息浓厚;汉沔风味以烧烹大水产和煨汤着称,善于调制禽畜海鲜。

  湖北菜很注重色香味的结合,每道菜的颜色都经过精心搭配,有些菜看着很辣,其实并不辣,红辣椒、绿辣椒是用来配色的。湖北菜有三个特点

  选料普通,制作精细:主料以鱼、肉、时蔬为主,配以大米作辅料,形成鱼中有肉,肉中有鱼,肉蔬结合。如沔阳三蒸、荆沙鱼糕、江陵千张肉、黄陂三合这几款湖北风味的代表菜,选料无非鱼肉之类,但由于构思独特新奇,做工精细考究,使菜肴软嫩异常、汤鲜味醇、浑香四溢。

  水产为本,鱼菜为主:湖北自古被誉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盛产各种淡水鱼类及水产品,许多是湖北所独有的。像生长在长江的鮰鱼,生长在长江支流清江的清鱼,肉多刺少,肉质鲜嫩,皆为水产中的上品。红烧、清蒸、粉蒸、涮食均很适宜,悠久历史的武昌鱼,更是闻名中外。

  巧做各类“圆子”:或许是地处中原,居东西南北之中,放眼四周,圆眼视事的缘故,湖北本地人极喜欢吃“圆子”。不论民间百姓或专业厨师都掌握了许多制作“圆子”的方法。肉圆、鱼圆、虾圆……光“圆子”菜肴就林林总总多达几十种,可谓一圆一格,百圆百味。

  代表菜式

  酸辣藕带:初闻此菜,记者诧异不已,藕带者,何物也?后经介绍得知,藕带其实就是藕上长出的芽,产自洪湖,形状仿如袖珍型的藕,一般6-8月才有,现在正是品尝藕带最合适的时间。藕带可清炒、可红烧,这道酸辣藕带更能调起人的味觉,用来下酒、下饭最好不过。

  麻辣虾球:夏季菜式,从5月就可以吃到,以7、8月为最佳,此时的虾肉极其饱满,入口弹牙,加上些许多辣味,一个人可以不知不觉吃掉一盘。

  清蒸武昌鱼:选用鄂城县梁子湖产的鳊鱼(即团头鲂),配以多种调味料经蒸制而成,鱼肉肥美细腻,汤汁鲜浓清香。毛主席在武汉曾多次品尝此菜,并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着名诗句,更使“清蒸武昌鱼”扬名中外,成为武汉地区主要名菜。在广州的湖北菜馆里,招牌菜之一就是这“清蒸武昌鱼”了。

  排骨莲藕汤:记者很中意的一道菜,所用的藕取自洪湖边,很糯很粉,烧制出来的排骨汤带有藕的清香和甜味,入口不腻。

  珍珠丸子:选料有猪肥瘦肉茸、鱼肉茸和荸荠丁等,加上精盐、胡椒粉、葱花、姜末、绍酒和成馅,挤成小丸子,滚上浸泡滤干的糯米,上屉蒸制而成。色泽洁白,米粒晶莹如珍珠,吃起来丸子软糯鲜香。

  烧三合:来自武汉黄陂区的农家风味,菜中有鱼丸、肉丸、肉糕、鱼糕、西兰花等。一端上桌就散发着清淡的香味,肉里的油已经被蒸光,嫩而不腻,颇有韧性,特别是肉糕,越嚼越香,西兰花也吸收了肉的鲜香,一菜三样,色泽艳丽,滋味各异。

  沔阳三蒸:吃湖北菜,不能不吃沔阳三蒸。据说在湖北沔阳,蒸菜最为有名,不管什 么菜,当地人都能把它蒸出来,因而有“无菜不蒸”之说。季节时令不同,三蒸的内容也有变化,由于采用蒸的方式,故保留了菜的本色,算得上是绿色菜肴。

  面窝:武汉市民讲究“过早”,类似于我们的喝早茶,面窝则是武汉市民喜爱的早点之一,两面黄,外部酥,内里软,中间脆,且味美价廉。

  鸭脖子:据说世界杯期间,鸭脖子的生意极好,有店家甚至打出24小时外送的招牌,足见人们对鸭脖子的喜好。关于鸭脖子的产生,还有这么一段奇文,相传秦末,赵被围,盟国将军项羽渡漳河救巨鹿,是有破釜沉舟之战,三军多荆楚人士,喜辣,漳河两岸多鸭,以毁船之木烹,味辣,时虞姬随军,欲亲烹,辣重而喷嚏不止,所佩香囊遗釜内不自知,于是香飘四溢,三军引颈相望,争往食之,尤以鸭颈味佳,久久不忘其味,士气大振,乃有巨鹿之胜,而后皆不知味何如此,唯一伙夫得香囊,乃秘而藏之,归楚,制以秘方,与鸭颈、鸭掌等烹,名之九九鸭,流传于后。其实鸭脖子的产生,应是脱胎于四川的麻辣兔头,因湖北菜原本是有辣无麻的。

  (实习编辑:邓碧琴)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