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外科疾病 > 心胸外科

"传统介入疗法"遇到挑战

举报/反馈
2009-04-23 08:57:0039健康网社区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管腔即刻残余斑块的大小,与远期再狭窄的发生率成正相关。基于传统介入疗法的某些弊端,将以消蚀技术为主的特殊腔内成形术引入临床,并使之与传统方法有机结合,应成为目前最大限度地减少管腔负荷与斑块体积,进而降低再狭窄等并发症的理想途径。日前,在“第三届沈阳国际冠心病介入诊疗学术会”上,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心内科主任韩雅玲博士,以自身临床体会与科研进展为例表达的上述观点,获得与会百余名专家学者的一致首肯。

  自20世纪70年代末,全球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实施以来,介入性冠心病方法以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无数患者的首选方案。然而,由于弹性回缩、心肌内膜纤维增生等病理生理因素的作用,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已成当前介入治疗的重大障碍。以PTCA为例,如今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0%~50%。

  所谓消蚀技术主要包括定向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和旋磨术:前者可以依靠高速旋转的旋切导管,对硬化斑块加以切割和回收,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惟一能够以介入方式取出冠脉病变组织的技术;后者则可根据鉴别性切割原理,采用钻石磨头清除无顺应性的粥样硬化斑块和化斑块组织,以达到在不扩张动脉的前提下,扩大管腔容积的目的。

  据悉,这两项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而我国目前仅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等少数机构有过尝试。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陈灏珠教授分析,造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手术平均价格较高,经验积累不足。陈灏珠认为,作为对原有介入疗法的完美补充,消蚀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社会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只有加大器械国产化程度,在更多的医院大力推广相关技术,才能使其为广大患者造福。

  "传统介入疗法"遇到挑战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实习编辑:陆云云)

成功住院医师介入血管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