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综合栏目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五官科 > 五官综合栏目

耳屎多了怎么弄出来

举报/反馈
2024-03-25 01:52:3139健康网

耳屎临床上称为耵聍,多数人群的耳朵内都存在耵聍。正常情况下呈柔软淡黄色物质,可随头部运动或自身咀嚼而少量脱落、排出。如果患者出现耵聍过多,并伴有明显不适症状时,则需要进行清理。通常可以采取软化法、浸泡法、直接法和体位法等方法将多余的耵聍取出。

1.软化法:若耵聍较硬且体积较大,不易取出时,可先用温热毛巾外敷于耳周2-3分钟,每日4次,每次持续约10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耵聍吸水后膨胀程度降低,再使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此外,也可以遵医嘱滴入碳酸氢钠溶液、氯己定溶液等药物,待耵聍软化之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出来,或者用吸引器将其吸出。

2.浸泡法:对于油膏性耵聍,如胆固醇结晶型或油状耵聍,一般不建议直接抽取耵聍,以免损伤耳道皮肤。此时可先向耳内滴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使其逐渐被氧化成酸性,与耵聍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耵聍松动、溶解,最后用水枪将液体冲洗干净即可。

3.直接法:部分人群可能对某些物质过敏,在无法明确判断是否对某种物质过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镊子或其他器具将耵聍取出。

4.体位法:当耵聍完全阻塞耳道,难以取出时,还可让患者低头并用手牵拉耳廓上部,使耵聍因重力作用自行掉落到耳外。但此方法只适用于外耳道深广、窄小的人群,不适合于耵聍过大者。

另外,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经常挖耳,以防破坏耳内的生态环境,导致细菌滋生而引起感染。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尽量做到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