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知己知彼 逃脱胃癌禁锢的牢狱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以往在我国,胃癌是年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癌老大”。近年来随着肺癌的年死亡率迅速上升,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地区,肺癌的年死亡率已跃居第一位,胃癌退居第二位。然而,即便从“癌老大”变成了“癌老二”,胃癌的“杀手本色”却有增无减,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胃癌。

  不论哪种癌症,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以及早期治疗,都是降低其死亡率的最重要的措施。具体到胃癌,患者该如何做呢?为此,笔者走访了在胃癌诊治领域有过深入研究的林三仁教授。

  八年等来的结果:HP感染与胃癌有关

  古代《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对付胃癌这一恐怖杀手,自然要对胃癌尤其是其致病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胃癌发生的地域性特点很明显。”当笔者问及胃癌的高危因素时,林三仁教授首先说道,“像毗邻的广东福建两省,胃癌的发病率就相差甚远,福建的发病率比广东要高得多。”林教授说,我国胃癌高发区的“走向”是从西北地区起,沿河西走廊、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然后向东到辽宁,之后沿着海岸线向下到山东半岛、安徽、浙江至福建。

  至于胃癌的具体病因,林教授则说目前仍然不十分明确,但已发现许多相关因素,分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

  胃癌的发生与遗传关系十分明显,有胃癌家族史者的胃癌发病率,较无胃癌家族史者要高许多,因而如果家族成员中有胃癌患者,则应当特别警惕。

  环境因素中,最为人们关心的是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生相关的,主要包括摄入过多的油炸食品、熏制食品、腐败不新鲜的食品,这是由于这些食物中富含二甲苯芘、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质。

  另外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则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幽门螺杆菌在1982年被科学家发现,但由于一些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最初医学界对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是否有关存在争议。为了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林三仁教授开始在胃癌高发区之一——山东进行大规模人群的干预调查,即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HP根除治疗,另一组则不进行根除治疗。在经过八年的漫长等待后,终于得到肯定的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这也就意味着HP感染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

  早期筛查:新技术带来新突破

  一位读者在给编辑部的来信中问道:“我最近经常胃疼、上腹饱胀不适,这是否意味着患了胃癌呢?”作为一名普通患者,都希望能从种种身体不适中找到癌症的蛛丝马迹,以期早期发现胃癌,这可行吗?

  “早期胃癌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这已经是国际共识的了。”林教授语气相当肯定,“早期胃癌可能无任何症状,或者出现的症状与胃炎、消化道溃疡的症状并无差异,而且吃些抗酸抑酸的胃炎、胃溃疡药物也能缓解,因而这并不能排除胃癌的可能。所以,要从症状上区别是否患有胃癌,是不可能的。”

  如此情况下,那岂不是难以早期发现胃癌了?

  事实并非如此,要早期发现胃癌,林教授为读者提供了以下建议:如果在胃癌高发区,年龄40岁以上,不论是否有症状,应当定期查体。非胃癌高发区,没有症状者,3~5年应当做一次胃镜检查;有相关症状者,每年应当做一次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胃癌。30岁以下的人群虽然胃癌发病率低,但患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有人说“胃癌正在年轻化”。这些“年轻人”要早期发现胃癌,林教授劝告在出现胃部不适时,应当积极到医院进行检查。

  目前胃癌的最终诊断,必须经过做胃镜钳取活体组织进行检查(即病理诊断)才能确定。可是活检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费用较贵。而且,许多人对于胃镜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别说没有症状,即便真的有胃部不适,大多数人因为害怕胃镜检查那股“难受劲”,而不愿进行检查。因此将胃镜检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并不太合适。

  为了寻找一种简便有效、更易为患者接受的检查方法来作为胃癌早期筛查的手段,林三仁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获得突破性进展,并即将在临床推广使用。

  林教授所发明的检测方法称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即让患者吞服一颗一头系着引线的胶囊,这种胶囊里含的不是药品,而是用以吸附胃液的海绵,因而实际上是一种“胃液采集器”。在患者服下几分钟后,用引线将其提出,然后对所采集到的胃液进行荧光光谱检测。而胃癌患者的胃液荧光改变明显不同于胃内良性病变,特异性也很高,经过几千例的临床实验证实,该项检测的敏感度为84%,准确度为82%。如果加上胃液的潜血检查,则准确度可达到90%以上。

  这种方法患者承受痛苦小、容易接受,且费用低廉,因而十分适合作为胃癌的筛查手段。检查后怀疑患癌的患者,再去做胃镜活检以明确诊断,就更有针对性。

  萎缩性胃炎,难逃胃癌结局吗

  今年58岁的老李,由于胃部不适到医院求诊。在做了胃镜检查后,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诊断让老李担忧不已,因为他曾听人说,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奏,最终将发展为胃癌。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林教授告诉笔者,萎缩性胃炎是人老化过程中一种正常的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性胃炎也会增多,同时肠上皮化生也会增多,因此老年人出现这两种改变是不足为怪的。由于老年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因而有人机械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认为萎缩性胃炎必然会导致胃癌。事实上,作为一种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的发生率确实比正常人高,不过,发生癌变的也只是少数(约3%),因而患者只需要严密的观察。

  说到此,林教授特别提醒读者,癌前病变与癌前疾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癌前疾病是指与胃癌发生有关的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息肉及胃溃疡等等。但是癌前疾病并不等于癌,只是与癌有关。有这些疾病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定期检查,不必陷于癌症的恐慌之中。而癌前病变则是指病变本身就处在癌前状态,之后会发展成癌。按现代病理学的概念,能称得上癌前病变的,只有“重度不典型增生”一种。

  “那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就不用去理它吗?”笔者问道。

  “也不是这样,因为萎缩性胃炎本身会给患者带来的消化道症状,像胃酸低、消化功能差、胃动力差等,会影响人的进食与健康,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尽量采取各项措施,比如注意饮食、对症治疗,以减缓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林教授答道。

  胃癌治疗,不再局限于“开膛剖腹”

  被确诊为胃癌之后,患者及家属最为关心的,就是该如何进行治疗。

  “胃癌的治疗原则,首先是能切除就切除。”林教授说道。不过现在的切除手段不再局限于“开膛剖腹”型的外科手术切除,若胃癌在早期发现,可以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局部切除,而更早期的胃癌,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早期胃癌的理想手术方法,它仅仅切除胃黏膜,而不用切胃,创伤小,恢复快。这种手术方式目前在日本开展得很好。但是,这种技术却难以在国内得到很好的开展,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如此早期被发现的患者实在太少。

  据林教授介绍,最适合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是隆起型、高分化、病灶小于2厘米、病变局限于黏膜层的患者。因为做这种手术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没有淋巴结的转移。可惜的是,国内患者在此期被发现的实在太少,令人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至于晚期胃癌,能手术切除也要手术切除,术后进行化疗,一般是局部化疗(腹腔内化疗)和全身化疗相结合。进行腹腔内局部化疗的最主要原因是,胃癌复发 最多的是在腹腔内,尤其是手术切口处(称为残胃癌)。进行局部化疗,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癌肿的复发、转移,同时也减少化疗的用药量,减轻化疗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

  预防,并非无计可施

  “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一条医疗原则,也是一切疾病治疗的最高境界。但是对于胃癌,能够做到治未病(即预防)吗?

  “胃癌的预防是有办法的。”林教授明确地表示,“尽管遗传因素无法避免,但从环境因素着手,还是有许多可以做的。”

  预防胃癌,林教授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建议:饮食方面,不吃不新鲜的食物,少吃甚至不吃发酵的食物(如咸菜)、油炸烟熏的食品;少喝烈性酒(少量酒精对胃黏膜会有保护作用,然而饮烈酒、饮酒量大,则会损害胃黏膜);少喝浓咖啡;少吃刺激性食物;而清洁的饮水对预防胃癌也特别重要。

  此外,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一旦查出,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将之根除,也是预防胃癌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习编辑:柳露)

2008-06-03 07:31:00浏览1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来例假腹泻是什么问题
来例假时腹泻通常与饮食不当有关,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包括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如果例假期间腹泻严重,伴有剧烈腹痛、发热、大量便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肠镜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例假期间如果食用过多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炸串、火锅等,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引发腹泻。例假期间应调整饮食,避免食用此类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有助于缓解腹泻。二、疾病因素:1、盆腔炎:如果盆腔存在炎症,经期盆腔充血,炎症刺激直肠,可引起腹泻。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联合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等进行抗感染治疗。2、肠易激综合征: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精神压力、饮食等因素可诱发。经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加上身体不适带来的精神压力,易引发肠易激综合征,出现腹泻。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配合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加快,胃肠道蠕动也加快。经期身体内分泌环境变化,可能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引起腹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如果有相应的治疗指征,可以遵医嘱进行放射性碘治疗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例假期间要注意饮食规律和卫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
于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肚胀腹泻呕吐怎么办
最近,45岁的李先生近 3 天频繁肚胀、腹泻、呕吐。肚胀感一直有,腹部隆起,按压不舒服;腹泻是水样便,一天能有 5 - 6 次;呕吐多在进食后,吐出的是胃内容物。经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李先生患了急性胃肠炎,是不洁饮食让肠道细菌感染引发的。经过补液、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李先生症状缓解,最终康复出院。​在生活里,像李先生这样肚胀、腹泻、呕吐的情况并不少见。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急性胃肠道不适症状的人次高达数十亿。这些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威胁健康。那么,出现肚胀、腹泻、呕吐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肚胀、腹泻、呕吐的常见原因】​肚胀、腹泻、呕吐是身体发出的警告,背后原因多样。了解这些原因,利于我们应对这些症状。​1、饮食因素:① 不洁食物(比如被污染的食物、发霉食物等)含大量细菌、病毒,食用后侵犯胃肠道,使胃肠道黏膜发炎,引发上述症状。比如,美国疾控中心曾报告过因食用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生菜,导致大量人出现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的事件。​② 过量进食或吃不易消化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使其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肚胀、呕吐等。例如,有人在聚餐时吃太多油腻食物,就会感觉肚子胀满,甚至呕吐。​2、胃肠道疾病:① 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下降,进食后易呕吐、腹胀。​② 肠炎患者肠道黏膜炎症影响肠道吸收和蠕动功能,导致腹泻,炎症刺激肠道神经还可能引发肚胀。​③ 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绦虫等,干扰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肚胀、腹泻、呕吐。​【肚胀、腹泻、呕吐的治疗方法】​出现肚胀、腹泻、呕吐症状,要及时治疗,缓解症状,促进身体恢复。​一、一般治疗1、调整饮食:症状发作时,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可以喝米汤、吃粥,这些食物好消化,能补充水分和能量,还不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别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加重症状。​2、保证休息:充足休息能让身体更好地修复,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还能缓解因胃肠不适带来的疲劳。​二、药物治疗​1、抗感染药物:细菌感染引起肚胀、腹泻、呕吐,如急性胃肠炎,成人可口服诺氟沙星胶囊或片剂治疗。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不能用。一般用药1-2 天症状开始缓解,药效持续数小时。​2、止吐药物:频繁呕吐患者,可用甲氧氯普胺。本品有片剂和注射剂,口服或注射都行,一般用药半小时左右起效,注意孕妇禁用。3、止泻药物:蒙脱石散可治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其是散剂,可用温水冲服。服用 1 - 2 次后腹泻次数开始减少,药效维持数小时。​4、调节胃肠道功能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等。本品为片剂,口服即可。【肚胀、腹泻、呕吐的预防措施】​肚胀、腹泻、呕吐的症状常常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了免受这些痛苦,日常预防至关重要。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讲讲具体该如何做:1、注意饮食卫生:养成好习惯,不吃不洁食物,饭前便后洗手。清洗蔬果可用小苏打水浸泡,肉类烹饪以筷子轻松插入为熟透标准。另外,过期食品别犹豫,直接扔掉。​2、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定量。每日可适量摄入200-350克水果,主食选糙米、红薯等粗粮,呵护胃肠健康。​3、合理运动和作息:每周安排 3-4 次运动,如30分钟跳绳或健身操。睡前1小时不碰电子设备,营造安静环境,并保证 7-8 小时睡眠。综上所述,肚胀、腹泻、呕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发,给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健康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面对这些症状,我们应该要及时就医,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好预防工作,以此保障我们的胃肠道健康,让生活少受这些症状的困扰 。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甲型流感会导致腹泻吗
甲型流感有可能导致腹泻。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然而,在部分患者中,甲型流感病毒也可累及胃肠道,引发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甲型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进而引发呼吸道炎症。但病毒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犯胃肠道黏膜细胞,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一方面,病毒感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致使肠道黏膜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失衡,过多液体分泌进入肠腔,从而引起腹泻。另一方面,病毒感染可能干扰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律,使肠道蠕动加快,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水分吸收不充分,同样会造成腹泻。此外,人体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对抗病毒的同时,也可能间接影响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若怀疑感染甲型流感且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患者需居家隔离休息,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若腹泻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同时,按医嘱按时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缓解流感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轮状病毒感染腹泻一般要多久痊愈
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痊愈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通常在1周到2周之间。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加强生活管理,以促进康复。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病程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感染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发烧、腹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然而,在病程达到高峰后,症状通常会开始逐渐缓解,直至最终痊愈。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这一过程往往需要1周到2周的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间区间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范围,并非所有患者的痊愈时间都会完全落在这个区间内。体质较好的患者往往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而体质较差的患者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战胜病毒。其次,病情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痊愈时间。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能够更快地康复,而症状较重的患者则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此外,治疗措施是否得当也会对痊愈时间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痊愈时间往往会缩短;反之,如果治疗措施不当或者延误治疗时机,那么痊愈时间可能会延长。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摄入,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刺激的食物。最后,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