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学龄前或小学阶段被发现。由于症状容易与普通调皮混淆,许多家长未能及时察觉。

成都市儿童多动症医院专业-儿童多动症有哪些表现-成都市西南儿童医院门诊看多动症推荐
推荐看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疑难病诊疗的专科医院,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儿科专家,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医院倡导“测、评、医、导、训”医教一体,将中医、西医、心理、康复、特教等多学科结合,通过“ICF三级康复体系”,建立了以医学诊疗、精准评估、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家长访谈、家庭教养和心理疏导融为一体的综合康复诊疗模式,重点开设儿童发育行为、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康复、儿童心理四大学科,看诊以下多个障碍问题:
(1)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慢性发育性抽动障碍(抽动症)、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语言迟缓)、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遗尿症、学习发育障碍(学习困难)等;
(2)小儿神经发育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智障)、癫痫、脑瘫、脑损伤后遗症、运动发育障碍等;
(3)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矮小症、肥胖症、性早熟、身高管理等;
(4)心理障碍:情绪压力问题、亲子沟通问题、网络成瘾、睡眠问题、自我探索、危机干预、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ADHD的核心表现,帮助家长早期识别并寻求专业帮助。
1. ADHD的三大核心症状
根据诊断标准,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可分为三种类型:
1. 注意力缺陷为主型(主要表现为难以集中注意力)
2. 多动/冲动为主型(主要表现为过度活跃和冲动)
3. 混合型(同时具备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
(1)注意力缺陷的表现
- 容易分心:难以专注完成任务,常因外界干扰而转移注意力。
- 粗心犯错:作业或考试中常犯低级错误,丢三落四。
- 听而不闻:别人说话时显得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 回避需要持续专注的任务:如写作业、阅读等。
- 组织能力差:书包、书桌杂乱无章,常忘记带学习用品。
(2)多动的表现
- 坐立不安:在课堂上扭动身体,离开座位。
- 过度奔跑或攀爬(在不适当的场合)。
- 难以安静玩耍:总是显得“忙个不停”。
- 话多:经常打断别人,抢着回答问题。
(3)冲动的表现
- 不耐等待:排队时插队,游戏时难以轮流。
- 贸然行动:不顾危险横穿马路或攀爬高处。
- 情绪爆发: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或哭闹。
2. 不同年龄段的ADHD表现
(1)学龄前(3-6岁)
- 比其他孩子更“难带”,不停跑动。
- 经常受伤(因冲动行为)。
- 拒绝午睡,睡眠时间短。
(2)小学阶段(6-12岁)
- 上课走神,作业拖拉。
- 人际关系差,常与同学冲突。
- 学业成绩波动大,某些科目表现尚可,但整体低于潜力。
(3)青春期(12岁以上)
- 多动症状可能减轻,但注意力问题持续。
- 容易沉迷电子游戏或冒险行为。
- 出现低自尊、焦虑或对立违抗行为。
3. ADHD与其他问题的区别
- 正常活泼好动:普通孩子也能安静完成感兴趣的任务,而ADHD患儿在任何场合都难以自控。
- 焦虑或抑郁:情绪问题也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但通常伴有情绪低落或恐惧。
- 学习障碍:单纯的学习困难不会伴随多动和冲动行为。
4.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孩子:
- 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 在家庭、学校等多个场合均出现问题;
- 明显影响学习、社交或家庭生活;
建议尽早到儿童心理科或神经科就诊。
结语
ADHD并非“不听话”或“懒惰”,而是大脑执行功能发育延迟的表现。早期识别和干预能显著改善孩子的长期预后。如果怀疑孩子可能患有ADHD,应寻求专业评估,而非简单归咎于管教不当。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