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不一样的糖尿病心脏病!

不一样的糖尿病心脏病!


  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比一般人罹患冠心病的几率高2~3倍。究其原因,主要是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加重了心肌微小血管病变,小血管内膜增生加剧,继而心肌缺血、缺氧直至冠心病。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支配心脏的植物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也有不同程度损害,使得心脏对各种信息的感受、传递和支配功能钝化甚至丧失。简单来说,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不仅容易得病,还常常“反应迟钝”。因此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些它自己的特点。

  心率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心脏受累后,早期表现为静息时心动过速,在休息状态下,心率常每分钟大于90次,甚至可高达130次。这是因为心脏本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使心率加速,副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二者相互拮抗,从而调节心率在一定的可变范围内波动,以适应人体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糖尿病性心脏病在患病早期常先损害副交感神经,故只剩下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结果患者即便是在静息状态下心率依然很快。到了糖尿病晚期,交感神经也逐渐受到了损害,这时心脏几乎完全失去神经支配,无论自己的主人是在跑步还是睡觉,心脏都毫无“感觉”,只能一味的用一个相对固定的心率搏动。因此,当病人不当运动时,心率并不能适应生理需要而相应增快,同时运动又需要大量的血液到达四肢提供能量,于是原先就有的心肌缺血缺氧更为严重。

  体位性低血压 正常人和普通冠心病患者在体位变化时,机体可通过提高血管紧张度和心排出量使血压基本维持正常。但糖尿病病人在体位变化时,如由卧位改变为立位,就可引起血压明显降低,患者会感觉到一过性头晕和眼前发黑。其原因主要是糖尿病导致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受损,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管张力,直接导致患者对血压的调节能力减弱。检验方法是,病人从卧位到起立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下降大于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就可确诊为体位性低血压。

  心绞痛症状不典型 普通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时,组织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刺激心脏的感觉神经,产生疼痛即通常所说的心绞痛。但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后,即便是心肌发生了缺血缺氧,患者的心绞痛也常不典型,甚至没有任何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普遍钝化乃至功能丧失,使得疼痛症状变得轻微和不典型。因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无痛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积极的控制血糖,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心脏。首先要到医院通过各种客观的医学检查,全面了解自己的心脏功能情况,并据此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超过能力范围的事坚决避免。为改善心脏冠状动脉供血状况,提高心肌的供氧、供血,可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服用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为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立起和躺下都应缓慢,不可疏忽。定期检测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若出现明显心律不齐、血压降低、恶心、呕吐、疲乏和其他不能解释的症状和体征,都应引起警惕。

(实习编辑:李杏)

2009-08-17 05:15:00浏览1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邹燕敦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1.心血管疾病 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这些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高血糖还会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 2.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高血糖状态下,肾脏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发生病变,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等物质从尿液中漏出,逐渐发展为肾病。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也会加重肾脏损害。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使视网膜的微血管发生病变,血管壁变脆弱,容易出血和渗出。同时,长期高血糖还会影响视网膜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缺血,引起视网膜病变。另外,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等都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4.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的滋养血管,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同时,代谢紊乱也会影响神经的正常代谢,使神经纤维受损。长期高血糖还会引起山梨醇等代谢产物在神经组织中堆积,进一步损害神经功能。 5.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使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神经病变则使患者感觉减退,对疼痛、温度等不敏感,容易受伤而不自知。此外,足部畸形、外伤、感染等因素也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该积极遵医嘱治疗糖尿病,日常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来控制血糖,保证其在正常范围内,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另外还要定期检测血糖,了解其波动情况。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脚底脱皮是糖尿病并发症吗
脚底脱皮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但也可能是皮肤过于干燥、湿疹、足癣、汗疱疹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1、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从而引起脚底脱皮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E乳、尿素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2、皮肤过于干燥如果患者脚底皮肤过于干燥,可能会导致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受损,从而出现脱皮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尿素软膏、维生素E乳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涂抹温和无刺激的护肤霜进行改善。3、湿疹湿疹主要是由于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瘙痒、脱皮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4、足癣足癣主要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脚部皮肤引起的一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脱皮、开裂、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5、汗疱疹汗疱疹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病灶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剧烈瘙痒的水疱,水疱干涸后会出现脱皮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水杨酸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1.心血管疾病 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这些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高血糖还会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 2.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高血糖状态下,肾脏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发生病变,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等物质从尿液中漏出,逐渐发展为肾病。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也会加重肾脏损害。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使视网膜的微血管发生病变,血管壁变脆弱,容易出血和渗出。同时,长期高血糖还会影响视网膜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缺血,引起视网膜病变。另外,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等都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4.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的滋养血管,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同时,代谢紊乱也会影响神经的正常代谢,使神经纤维受损。长期高血糖还会引起山梨醇等代谢产物在神经组织中堆积,进一步损害神经功能。 5.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使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神经病变则使患者感觉减退,对疼痛、温度等不敏感,容易受伤而不自知。此外,足部畸形、外伤、感染等因素也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该积极遵医嘱治疗糖尿病,日常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来控制血糖,保证其在正常范围内,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另外还要定期检测血糖,了解其波动情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