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当心“准妈妈”演变成“糖妈妈”

  “我国不仅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糖妈妈’这一特殊群体也在逐年递增。每年至少有120万准妈妈受妊娠糖尿病困扰,患者及其子女日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会加大。”这是记者日前从一个网络专家访谈会上获得的信息。

当心“准妈妈”演变成“糖妈妈”


  女性受孕以后,随着激素分泌的增多,其在人体组织外周会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随着孕周的增加,不断增多的雌、孕激素促使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保持正常的糖代谢。由于遗传因素及个体差异,一部分准妈妈会出现糖代谢异常或胰岛素敏感性不够。加上很多“准妈妈”普遍奉行“一个人吃管两个人”的育儿经,致使众多的“准妈妈”演变成了“糖妈妈”。

  近年来,我国妊娠糖尿病发生率为6%-7%,不少大都市的妊娠糖尿病发生率甚至达到10%左右。而发生在孕妇身上的这种糖代谢异常现象多与孕期营养过度、运动缺乏有关。作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科、围产医学分会的权威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高妍和妇产科教授杨慧霞指出:妊娠后出现的各种程度的糖耐减低或明显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治疗,分娩后血糖是否恢复正常,都可认定为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非常不利。对孕妇来说,它可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及先兆子痫等病变。对胎儿来说,它可直接导致流产、宫内发育迟缓,畸形儿、巨大胎儿及低体重儿的概率增加,还可能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新生儿合并症。

  同时,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远期影响也不可忽视,“糖妈妈”及其子女日后患糖尿病的概率都比正常人大。相关研究显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产后5-10年内有1/3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1/3的人糖耐量异常,1/3的人在干预下恢复正常。因此两位专家一致建议,所有孕妇都应在妊娠24—28周进行糖尿病筛查;超过35岁、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早进行糖尿病筛查。

  据两位专家介绍,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控制和在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由于在孕期,准妈妈对于用药都非常谨慎,尤其担心药物会影响胎儿健康。两位专家特别强调,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胎盘,所以不会影响胎儿健康。目前治疗妊娠糖尿病又添“新武器”,刚刚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门冬胰岛素为“糖妈妈”提供了更安心的选择。

  “糖妈妈”如果经饮食控制和运动控制血糖仍无法达标,或饮食控制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饮食后血糖又超标,则应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并一直持续到分娩。

  分娩后,多数“糖妈妈”的糖耐量可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会持续高血糖,因此产后仍要密切监测血糖并坚持治疗。产后血糖恢复正常的妈妈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定期监测血糖。

  小编推荐:《糖尿病+高血压 我该吃什么》——患糖尿病的时候,我听从医生的指导学吃糖尿病餐,后来又被诊断出高血压,一下子我就懵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吃了。专家能否帮我建议应该怎么吃,患高血压后在饮食上有哪些地方必须注意......详情请点击查看

(实习编辑:李杏)

2009-07-12 07:28:00浏览1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肾炎和糖尿病肾病的区别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方式、预后、好发人群等。 1、发病原因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之一。 2、症状 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还会伴有全身乏力、酸痛、体重下降等症状。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排尿异常、尿液改变、高血压等症状,还会伴有全身水肿、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3、治疗方式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降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服用卡托普利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肾脏微循环。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可以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4、预后 糖尿病肾病如果能够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一般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且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肾衰竭,预后通常较差。而糖尿病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引起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患者需要通过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 5、好发人群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20-50岁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而糖尿病肾病则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的情况,同时还要注意监测尿量,观察尿液的变化,了解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尿检有隐血是糖尿病肾病吗
一般情况下,尿检有隐血可能是糖尿病肾病,也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结石、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导致的,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可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肾结石肾结石是由于晶体物质异常聚积在肾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不适症状,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吲哚美辛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4、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由于肾小球损伤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5、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指病原体侵犯肾盂以及肾实质引起的疾病,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尿痛、尿道灼烧感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