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型归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分型归类

为你解读儿童1型糖尿病

举报/反馈
2009-04-16 00:26:0039健康网社区

  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儿的生命元素

  学会选择、调节和应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日需量为0.5~1单位 / 千克,可分次注射,病情稳定后将日用量分为2次,最好用人混合胰岛素30R(内含30%短效胰岛素及70%中效胰岛素),早餐前30分钟注射日用量2 / 3,晚餐前30分钟注射日用量1 / 3。以后每日查血糖或24小时尿糖定量,应该在5克以下,每超出2克尿糖应加注1单位胰岛素。

  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患儿常见并发症,当血糖>16.6毫摩尔 / 升(300毫克 / 分升)时应静脉推入胰岛素,按0.1单位 / 千克,然后每小时用胰岛素0.1单位 / 千克配以生理盐水60毫克 / 千克静脉输入。每小时血糖可下降4毫摩尔 / 升(70毫克 / 分升),待血糖降至11~14毫摩尔 / 升(200~250毫克 / 分升)时,静脉滴液中可加入5%葡萄糖以防低血糖,并将胰岛素用量逐渐减少,病情稳定后改为皮下注射,停止输液。胰岛素注射次数由每日4次渐改为每日3次,最后将日用量之普通胰岛素(短效胰岛素)改为混合胰岛素(短、中效混合或短、长效混合),每日注射2次,早餐前日用量2 / 3,晚餐前1 / 3。

  注意:低血糖常出现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亦有患儿过敏,局部皮下脂肪变性(硬肿),皮下脂肪萎缩(内凹)——多见于用动物品种胰岛素者,尚可见面部水肿,一过性远视等反应。注射胰岛素每次针眼不能重复,可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腹部脐周3厘米处环圈注射。

  根据不同病程调整胰岛素

  儿童1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应尽早并需终生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要明确胰岛素治疗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在糖尿病计划饮食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心理治疗及家长与患儿的积极参与配合,才能使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达到预期的目的。

  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病程,胰岛素用量需进行及时调整。急性代谢紊乱期胰岛素用量偏大,需尽快把血糖控制到满意的水平。进入缓解期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为避免发生低血糖,胰岛素用量可能仅为2~4单位 / 天,甚至更少,但一般不主张完全停药。在强化期到来时,需根据患儿血糖情况再次增加胰岛素的用量。但此时家长和患儿往往不能理解,需要耐心讲明病情,尽快调整胰岛素用量以控制血糖。糖尿病患儿最终都要进入永久糖尿病期,完全依靠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和防止酮症酸中毒。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糖尿病患儿,由于性激素增多,与胰岛素作用相拮抗,使胰岛素用量进一步增加,病情极不稳定。青春期过后胰岛素用量将有所减少,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TIPS

  当发生低血糖处于昏迷状态时,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注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胰腺产生的一种激素,可以使肝脏释放葡萄糖,同时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胰高血糖素属于处方药物,用来治疗患有严重低血糖的患者以及不能用适量碳水化合物治疗的低血糖,注射操作只能由其他人执行。儿童与成人胰高血糖素的注射量不同,故应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决定使用剂量的多少。胰高血糖素和稀释溶液一般可持续使用一年,但如果预先将胰高血糖素混入稀释溶液中,混合液体只能保存48小时,而且只能在冰箱冷藏保存。胰高血糖素一般在臀部或胳膊、大腿处注射。

  注射胰高血糖素后,会产生呕吐现象,这时需保证患者的头部在腹部水平线以上。在5~20分钟内应出现对胰高血糖素的反应。苏醒后有能力进食时,立即喂服单糖如果汁、糖、脱脂牛奶等,或饮用一些清爽的液体,此后可食用一些固体食物,同时及时检查血糖。

  我与低血糖的两次生死较量

  患者:张楠,女,1型糖尿病

  出生日期:1986年

  确诊时间:1998年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1998年5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也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就是这一天,糖尿病这个可怕的病症开始与我的生命相伴。从此,我变得特别脆弱,不能随意吃自己爱吃的甜食,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不能漏打胰岛素……

  最让我头痛的是发生低血糖。自发病以来,我已经领教过几次它的威力了。第一次发生低血糖是夜里3点钟,睡梦中突然惊醒,大汗淋漓,睡衣也湿透了。妈妈以为我是在做恶梦,安慰了我几句,就睡下了。早上起床后我觉得头特别疼,妈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快把我送到医院,才知道是低血糖。医生说如果再不采取对策就会有生命危险。

  还有一次是外出游玩,由于急着出门,忘了带糖果。玩着玩着,觉得浑身没劲,出虚汗,自己意识到可能是发生低血糖了,可身上什么甜食也没带。想到小卖部去买点儿点心,脚却像踩着棉花似的,没有一点劲,只好坐在地上。多亏一位同行的伙伴及时发现,问明情况,给了我几块水果糖,过了15分钟我才觉得好些。

  经过与低血糖的两次生死较量后,我对低血糖这三个字特别抵触,从此也变得格外小心。每天睡觉前先在枕头底下放几块糖,还觉得不够保险,在床头放上点心和洗好的水果,只要觉得血糖低,出冷汗或心发慌时就迷迷糊糊地吃两块糖,然后倒头接着睡。

  低血糖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过的经历。发生低血糖后,除了对症处理外,还应仔细分析为什么会发生,想一想问题出在哪一环节:是胰岛素用量过大?进食过少,误餐?还是运动量过大?

  专家在介绍胰岛素剂量调节的同时,也提出了低血糖的预防。所以,如果常出现晚间低血糖,可适当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另外,也可在睡前少量加餐,夜间3点左右监测血糖。同时,在对低血糖进行对症处理完,15分钟后再查一次血糖,如果仍处于低血糖状态,还需再补充10~15克碳水化合物。如果距下次进餐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以上,发现自己低血糖,最好加餐一次。


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推荐专家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