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足疼痛病例解读

  一、病历摘要

  石xx,男,43岁。主因多饮、多尿消瘦乏力1年半,右足溃烂3个月入院。

  缘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症状,体重下降约6公斤,伴有周身乏力。曾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4mmol/L,诊断为“糖尿病”。间断服用优降糖、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血糖未定期监测,病情时轻时重。1年前出现手足麻木,未予特殊治疗。3个月前右足底“鸡眼”因感染后破溃,病情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换药治疗3个月,创面始终不愈合,面积扩大,深度加深,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患者现右足肿胀,疼痛,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二、入院查体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血压120/80mmHg,心率 7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未见异常。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消失;双下肢痛觉、轻触觉减弱;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右足肿胀,右足底第一跖骨头处见2x2em2溃疡,深约1.5‘·m,达肌层,创面周围无明显红肿及脓性分泌物。

  三、辅助检查

糖尿病足疼痛病例解读


   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③肌电图示:双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右足X线示:跖骨未见异常⑤眼底检查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

  四、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①消渴(肝郁气滞)②脱疽(湿热壅盛)

  西医诊断:①2型糖尿病(重度)②糖尿病足(Ⅲ级)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

  五、治疗经过

  1、全身治疗:

  由于病人胰岛功能差,血糖较高,不利中药的吸收,同时也不利于机体组织的吸收,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调节血糖。

  (1)口服胰岛生口服液20毫升,每日三次,以恢复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受体结合率;麻疼消8克,每日三次,麻疼消具有益气养血,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之功效,可改善肢端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神经的作用。麻疼消对于糖尿病人四肢的麻、凉、疼痛疗效确切。(2)调节血糖,平衡饮食。每日三餐主食相对固定,早、午餐增加肉、蛋、奶的摄入,晚餐清淡,保证机体营养及能的需要。(3)抗炎治疗,选用有效的抗生素配合治疗。

  2、局部治疗:

  (1)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每晚用“麻疼足浴液”泡左脚30分钟,该药具有温阳通络,活血化瘀,祛湿解毒之功效。糖尿病人长期应用可改善足部的末梢循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2)糖疽1号用香油调匀后外敷在创面周围,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周围炎症扩散,促进溃疡炎症吸收。(3)因该病人溃疡创面无明显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因此创面外敷糖疽3号,本药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吞噬细胞或纤维母细胞的增殖,加速肉芽和上皮生长的作用。

  经过21天的综合治疗,病人血糖控制平稳,创面愈合,痊愈出院。出院时空腹血糖7.1mmol/L。 餐后3小时 8.2mmol/L。双下肢无水肿,活动自如。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致残性并发症,糖尿病人应加强足部的日常保健,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足部外伤,一旦出现伤口,无论大小,切勿自行处理,因小失大。糖尿病足病情恶化迅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带来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

(实习编辑:侯丽娟)

2009-04-02 02:02:00浏览3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烂脚烂一半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糖尿病足烂脚烂一半了,可能是血糖水平过高、细菌感染、血管病变等原因所造成的,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1、血糖水平过高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没有得到控制,可能会使脚部的神经受到损伤,也有可能会诱发糖尿病足烂脚一半的现象,甚至还会伴有伤口有脓液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降糖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消渴丸等,也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 2、细菌感染 如果患者的脚部受到细菌的感染,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皮肤肿胀、脚部有积水等现象。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也会出现糖尿病足溃烂的症状,甚至还会伴有频繁发热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手术切开排脓的方式进行改善。 3、血管病变 如果患者的下肢出现血管病变,可能会使局部的血液流通不畅,也会出现下肢缺血坏死的情况,从而诱发上述症状。此时患者可以配合医生通过血管支架植入手术、血管融合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还要注意术后的护理,保持局部的清洁。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下肢末梢神经病变、末端血栓等造成的,此时可能需要遵医嘱进行截肢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低糖低脂饮食,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控制血糖。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红肿疼痛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糖尿病足红肿疼痛一般多考虑是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但也可能是外伤、糖尿病足、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1、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时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液渗出,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卡波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避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2、外伤糖尿病患者如果足部受到外伤,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碘伏消毒液、过氧化氢溶液等药物进行消毒,也可以通过冰敷的方式进行缓解。3、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加重,可能会导致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出现足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清创术进行治疗。4、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可能会出现狭窄、闭塞等情况,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出现脚部发黑、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必要时,患者还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5、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能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足部畸形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电刺激的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睡眠,减少熬夜。同时,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症状严重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腹膜炎在哪个位置疼痛,吃什么中药好
腹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腹部器官损伤引起的腹膜炎症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和治疗药物因病因及病情类型而异。腹膜炎的疼痛部位主要包括全腹疼痛、上腹部疼痛、右上腹疼痛和右下腹疼痛;治疗药物则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分为清热利湿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和温阳散寒类药物等。一、疼痛部位:全腹疼痛:弥漫性腹膜炎常表现为全腹部疼痛,多由胃肠道穿孔、腹腔内广泛感染等引起,疼痛剧烈且持续,常伴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上腹部疼痛: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引起的腹膜炎,疼痛起始于上腹部,可能伴有肩部牵涉痛。右上腹疼痛:多由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引发,疼痛部位集中在右上腹,伴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右下腹疼痛:常见于阑尾炎穿孔引起的局限性腹膜炎,疼痛起始于右下腹,可能逐渐扩散至全腹。二、治疗药物:清热利湿类药物: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腹膜炎,常用中药包括黄柏、牛膝、猪苓、车前子、泽泻、赤芍、丹皮、茵陈、苍术等。若腹痛明显,可加用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类药物:适用于瘀热互结型腹膜炎,常用药物包括当归、元胡、败酱草、酒大黄、赤芍、香附、桃仁等。若小腹刺痛明显,可加乳香、没药化瘀止痛。温阳散寒类药物:适用于寒湿凝滞型腹膜炎,常用方剂为少腹逐瘀汤,药物包括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桂枝、赤芍、没药、艾叶、苍白术、云苓、泽兰等。腹膜炎病情复杂且可能危及生命,建议患者在出现剧烈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