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及早排查糖尿病 保护心脏

  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异常)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若及时发现和干预糖尿病前期,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甚至逆转糖代谢的异常。但是糖尿病前期大多无症状,起病隐匿,因此对高危人群应积极进行筛查,以早期发现。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异常定义为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毫摩尔/升),超过7.0mmol/L(毫摩尔/升)则为糖尿病;

  2、糖耐量异常定义为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为7.8—11.1mmol/L,超过11.1mmol/L则为糖尿病。

  可见,体检常测的空腹血糖会漏诊大部分(大约2/3)糖尿病前期患者。因此,要确诊糖耐量异常必须进行OGTT。

  知识解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怎么做

  接受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之前3天饮食要相对正常,最主要是别饿着。很多接受检查的人都是空腹血糖稍高者,再进一步检查前往往刻意节食,这样就可能导致检查结果不准。所谓正常饮食,一般要求每天主食要超过3两。受试前一晚应禁食8小时以上。受试当天早上先抽空腹血糖,然后在5分钟内饮糖水250—300毫升(其中含75克无水葡萄糖),水温不能过凉,以免影响糖的溶解。从饮第1口计时,2小时后再取血测血糖。试验要求受试者近期内无感染、手术和外伤等应激情况,试验当中不要吸烟、饮咖啡和剧烈运动等,否则会影响血糖的测定结果,耽误诊断。

  哪些人应该筛查糖尿病前期

  目前认为:

  ·年龄在45岁以上;

  ·较年轻但伴有超重或肥胖;

  ·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有妊娠糖尿病史者

  以上四类人群应进行糖尿病前期的筛查。空腹血糖测定能确定空腹血糖异常,进行OGTT确定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和其他临床常规指标如体质指数(BMI)、血压和血脂谱等可以确定个体的糖尿病风险水平,空腹血糖和OGTT二者联合应用才能更有效和全面地筛查糖尿病前期患者。

  确诊为糖尿病前期后 就得吃药保护心脏

  空腹血糖不高,但吃饭后血糖异常升高,这属于糖尿病前期,这种情况要不要吃药呢?过去,医生会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比如节食、运动等等,但如今,医生会告诉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应尽早吃药。就在前不久召开的阿卡波糖评估研究(ACE)新闻发布会上,解放军总院潘长玉教授表示,糖代谢异常要及早干预,其最终目的不单是为了降低血糖,而是为了减少心血管事件,即保护心脏。

  ·餐后高血糖伤害心脏

  很多患者,检测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餐后或接受糖耐量试验后,会发现血糖明显超过正常人,这种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状态就是糖尿病前期,也叫糖耐量受损。很多人觉得,不就是血糖稍高一点吗,应该不碍事。但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拉斯·瑞顿教授指出,欧洲心脏调查和中国心脏调查均显示,糖尿病和心肌梗死是一对致死性组合。在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远比我们想像得普遍。“很多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关系密切。”可见,即便是尚未发展到糖尿病阶段,糖尿病前期病人的心脏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早治有三大好处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城镇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则为15%左右,即社会上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差不多就有一位即将步入糖尿病行列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据专家介绍,如果不进行干预,大约1/3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

  并且,如果仅仅检测空腹血糖,有很大一部分糖代谢异常患者被漏诊,特别是糖尿病前期患者。有鉴于此,英国牛津大学糖尿病中心的瓦瑞·赫曼教授介绍说,2007美国及欧洲《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均推荐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期尽早发现高血糖和无症状2型糖尿病。并且,尽早干预已经成为欧美国家专科糖尿病医生的共识。

  潘长玉教授指出,如果能将餐后血糖控制住,有三大好处:一是有效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二是降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三是减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而这点是最重要的。

  ·血糖一高就开始吃药

  既然糖尿病前期就要积极治疗,该如何用药呢?潘长玉教授说,阿卡波糖是目前唯一应用于糖尿病前期的药物,已经在27个国家获得批准。有多个研究证据表明,采用阿卡波糖治疗,患者的糖尿病发生风险和心肌梗死等发生率明显降低,是唯一有心血管收益证据的降糖药物。

  潘长玉说,阿卡波糖安全性好,肝肾负担小,不增加体重,不产生低血糖,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接受


及早排查糖尿病保护心脏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责任编辑:刘振龙)

2009-02-04 09:41:00浏览1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化妆品过敏引起的肿胀怎么办
化妆品过敏引起肿胀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1、一般治疗:立即停用导致过敏的化妆品,防止过敏原持续刺激皮肤,加重过敏症状。用清水或温和的洁面产品轻柔清洗脸部,去除皮肤上残留的化妆品,但要避免过度揉搓,以免损伤皮肤。避免再次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化妆品及其他刺激性物质,如含有酒精、香料的护肤品。2、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可选择炉甘石洗剂,其有收敛、止痒作用,能缓解因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不适,减轻肿胀感。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肿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止长期使用产生副作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有效减轻过敏症状。3、物理治疗:冷敷是简单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毛巾后,轻轻敷在肿胀的脸部。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出,从而减轻皮肤的充血和肿胀。4、饮食调整: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使肿胀加剧。减少食用海鲜、牛羊肉等易致敏食物,以防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建议患者若化妆品过敏引起的肿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皮肤大面积红斑、水疱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接受进一步治疗。对于已知对某些成分过敏的人群,在选择化妆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成分表,避免使用含有致敏成分的产品。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与外伤因素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足部血管和神经病变,进而引发的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脚趾发黑变硬是其典型症状之一,反映了足部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脂质、蛋白质等成分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堵塞血管,使得下肢血液循环受阻,足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进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表现为脚趾发黑变硬。2、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会影响患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使患者难以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如磨破、烫伤等。这些损伤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足部组织的坏死,导致脚趾发黑变硬。3、感染与外伤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感觉减退,容易遭受外伤而不自知。同时,高血糖状态还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使得足部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足部组织的损伤和坏死,导致脚趾发黑变硬。此外,一些外伤如刺伤、挤压伤等也可能直接损伤足部组织,引发感染和组织坏死。针对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的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包括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抗感染、清创换药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等。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降糖药物、血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如二甲双胍用于控制血糖,氨茶碱用于扩张支气管和血管,头孢克肟用于抗感染治疗等。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穿过紧的鞋袜,以减少对足部的压迫和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可以清理吗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通常可以清理,这通常意味着组织坏死或血运障碍,不清理会致感染扩散。但清理前医生需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采用清创术等在无菌下操作。患者在清理过程中也要做好脚部护理、控好血糖,避免恶化。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血糖管理不当,导致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进而引发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并可能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当脚趾发黑变硬时,可能意味着局部组织已经出现了坏死或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坏死组织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然而,清理过程并非简单地去除坏死组织。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控制情况、感染状况、局部血供等。在评估基础上,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改善局部血供等措施。对于坏死组织的清理,医生通常会采用清创术等方法,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感染。在清理过程中,建议患者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可以定期用温水清洗脚部,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鞋袜,以减少脚部受压和感染的风险。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502弄在手上变硬了怎么去除
502胶水弄在手上变硬后,可能会造成皮肤不适甚至损伤。正确处理方法是关键,主要包括避免强行剥离、使用溶剂软化、温水浸泡与轻柔去除、皮肤护理与预防感染。1、避免强行剥离:502胶水变硬后,若强行剥离可能导致皮肤撕裂或损伤。胶水与皮肤接触后会形成坚固的粘合层,直接撕扯会破坏表皮组织,增加感染风险。此时应保持冷静,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如剪刀或指甲刮除,以免加重皮肤损伤。2、使用溶剂软化:某些溶剂可以帮助软化502胶水,使其更容易从皮肤上剥离。常见的溶剂包括丙酮、洗甲水或酒精。使用时将适量溶剂涂抹在胶水表面,等待几分钟使其渗透并软化胶水。注意避免溶剂接触眼睛或口腔黏膜,使用后需彻底清洗双手。若皮肤敏感或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3、温水浸泡与轻柔去除:温水浸泡是另一种有效的去除方法。将双手浸泡在温水中约10-15分钟,温水可以软化胶水并使其膨胀,从而更容易剥离。浸泡后,用柔软的毛巾或棉球轻轻擦拭胶水部位,逐步去除胶水残留。若胶水仍未完全去除,可重复浸泡和擦拭过程,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皮肤损伤。4、皮肤护理与预防感染:去除胶水后,皮肤可能因化学物质或摩擦而变得干燥或敏感。此时应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并涂抹保湿霜或修复霜,如凡士林或芦荟凝胶,以促进皮肤修复。若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建议在处理过程中保持耐心,避免急躁操作。日常使用502胶水时,应佩戴手套或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直接接触皮肤的风险。若不慎接触胶水,应尽快采取上述方法处理,以减轻对皮肤的伤害。若情况严重或无法自行处理,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