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水果、甜点这样吃,减少脂肪转化,还能给肝脏放个假!

  1

  水果/甜食,餐前吃还是餐后吃?

  ♥“开胃甜品,当然要餐前吃咯。”

  ♥“餐前或餐后一小时内都不宜吃水果,只能餐后两个小时再吃。”

  ♥“早上的水果是金水果,晚上的水果是烂水果。”

  ♥“吃水果的时间其实是要根据水果的属性去选择的,不能一概而论。”

  ♥“吃饱饭后来份甜品,不要太舒服哦。”

  ♥“女人有两个胃,一个用来吃饭,另一个用来吃甜点!”

  ♥“......”

  想必这样的话你肯定听过不止一次吧,有人说餐前吃水果甜点好,又有人说餐后吃水果甜点好,众说纷纭。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到底啥时候吃呢?

  你可能会这样想:随便啦,健康就好,不就吃个水果甜点嘛。

  好啦,我们来正正经经研究一下吧。

  和米饭面不同,水果甜食中含有的主要糖类不是葡萄糖,而是果糖。

  果糖是什么糖?

  果糖中含6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D-果糖是最甜的单糖。

  既往研究表明,肝脏是果糖代谢的主要部位。

  不过,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篇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小肠才是果糖代谢产生葡萄糖的主要部位,肝脏只是个后备军。不过,这个后备军会不会被征用,既有剂量效应(吃多少),也有时间效应(什么时候吃)。剂量效应可以理解,毕竟肠道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过,什么时候吃水果也有关系吗?

  当然!

  事实证明,餐后吃水果比较好

  研究者们通过同位素追踪的方式研究果糖在体内的代谢,结果发现:

  大部分的果糖会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和有机酸,再随着门静脉流向肝脏。一旦小肠的负荷过多,无法被代谢的果糖会直接通过门静脉回流到肝脏,也就动用了肝脏的储备能力,还会迫使肠道微生物群发生改变。

  果糖代谢通路

  一旦肝脏开始工作,害处还真不少。在肝脏中,果糖要经历以下代谢:

  ①果糖➜➜果糖-1-磷酸➜➜三磷酸甘油/长链脂肪酸三酰甘油(脂肪)

  ②果糖➜➜葡萄糖➜➜糖原

  不同于葡萄糖,果糖在肝脏中更易转化为脂肪!这也是喝含糖饮料/过多吃甜食比吃碳水化合物更易发胖的原因。此外,糖/脂肪酸本身也会促进肝细胞凋亡,对肝造成损害。

  因此这篇文章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在饱餐或已经有一定糖分摄入后,小肠代谢果糖的通路被进一步激活,对果糖的处理能力也更高了。因此在饱餐情况下,小肠对果糖的清除能力会增加,那么肝脏就相应地得到了休息。不过考虑到小肠代谢能力增加,果糖也就更多地直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

  2、在少量(1g/kg以内,大约是500ml苏打水)摄取果糖时,小肠是主力军;而短时间内大量食用甜食/水果时,即使是在餐后,小肠也会不堪重负,从而会调动肝的代谢作用。

  2

  水果/甜食,到底咋吃啊?

  上面这篇文章对我们吃甜食/水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1)果汁、苏打水并不健康,甜食更是如此。以往,很多高果糖食品总是打着“0脂肪”的幌子欺骗大众,其实,果糖一样会被小肠吸收并转换为葡萄糖,该长得肉,该高的血糖一样不会少。并且还增加了肝的负担。

  (2)如果一定要吃果汁、苏打水或者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尽量饭后吃。此时,小肠代谢能力有所提高,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3)仍然坚持适可而止的原则:除了主食,一天最多60g糖分摄入(两个中等大小苹果,或是一瓶500ml苏打水)。相信我,吃多了糖对你的体重、你的肠道菌群和你的肝都不好。

  (4)尽量选择纤维多而糖分少的水果:比如用小番茄代替香蕉、龙眼。因为它们不仅含糖量低,释放果糖的速度也慢,在剂量和时间上都不会造成小肠负担。

2020-03-26 00:20:17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口炎清颗粒是开水冲服吗
口炎清颗粒通常是通过开水冲服的方式服用。正确的冲服方式对于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口炎清颗粒由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甘草等多种中药材经现代工艺制成。这些中药成分在开水的高温作用下,能够加速崩解与溶解。例如,其中的多糖类、苷类等有效成分,在开水冲泡时,能更快速地从药物颗粒中脱离,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易于人体吸收的溶液状态。相比其他温度的水,开水能最大程度促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释放,从而为后续被胃肠道吸收、发挥药效奠定良好基础。若冲服水温过低,药物可能无法充分溶解,部分有效成分难以释放,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发挥。从药物稳定性来看,开水冲服能保证口炎清颗粒在溶解过程中,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该颗粒剂中的成分在适宜的温度(开水温度)下,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够有序进行,不会因温度过低导致溶解不充分。此外,开水本身经过煮沸消毒,可减少因水质问题引入细菌、微生物等杂质,降低在冲服过程中药物被污染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用药。若采用未经煮沸的生水冲服,生水中的微生物可能与药物成分发生不良作用,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在服用口炎清颗粒时,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适量开水冲服。一般加入150-200毫升的开水,搅拌均匀,待水温适宜后(一般冷却至40℃-50℃)服用,避免烫伤口腔及食管黏膜。若在用药期间,口腔炎、咽炎等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