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疫情期间,如何通过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

  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做好个人防护及对症治疗,通过合理膳食让机体保持良好的免疫力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环节。如果把病毒看成入侵机体的敌人,机体的免疫细胞就是抗击病毒的特种兵,而只有通过合理膳食给特种兵们提供丰富适宜的营养素,同时配合适量的运动、足够的睡眠和放松的心态,才能让特种兵们保持最佳战斗状态和敌人进行战斗,提高胜算的概率。本文就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及康复期患者吃什么可以提高免疫力和大家进行分享。

  01 急性期轻症患者吃什么?

  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患者往往合并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免疫细胞正在和体内的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激烈战斗的表现.

  首先要注意让患者多喝温开水,保证机体血液循环及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其次,建议选择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半流或软食,避免暴饮暴食,让免疫细胞既能保持足够的体力又不会由于吃得过饱而影响体力,同时让体内的血液携带更多的免疫细胞集中到呼吸系统去战斗。

  此时,机体免疫细胞最需要的战备物资就是蛋白质。蛋白质是机体细胞、多种酶和激素的主要组成成分,可以为免疫细胞、抗体和粘膜组织的再生修复提供原料。急性期患者建议适量补充易于消化的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鸡蛋羹、酸奶、汆丸子、豆腐等。烹调方法建议选择蒸、煮、汆、炖、浇汁等,避免煎炸、烧烤、快炒等方式。

  此外,机体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功能还需要多种微量营养素的参与,如具有一定抗氧化抗炎功能的维生素A、C、E,微量元素硒、锌,及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膳食纤维素等。常见富含这些免疫营养素的食物包括多种深色蔬果、蘑菇、柑橙、小麦胚芽、全谷类、动物肝脏、坚果等,可以制作成肉菜粥、八宝粥、五谷米糊、混合蔬果汁等利于消化吸收的形式。

  02 重症及营养不良患者吃什么?

  重症急性期患者的免疫系统一般处于紧急动员状态,临床上又称为急性应激,而消化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此时,如果进食油腻、粗硬、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常常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吃一些流食-半流食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米粥、鸡蛋羹、酸奶、豆腐脑、蔬果汁等。

  但是,根据全球营养专家制定的营养不良专家共识,如果重症患者无法进食或只能吃流食超过1-2天;或轻症患者饮食减少1/2-1/3以上超过1-2周,伴随3个月内体重下降大于5%或消瘦,则可诊断为重度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会对机体免疫力及疾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此类患者需要尽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即在医师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通过口服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手段补充营养。

  03 康复期患者吃什么?

  呼吸道感染轻症患者的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3-5天,如果患者的体温恢复已正常,食欲明显改善,体力明显好转,表明已进入康复期。此时,机体急需大量的蛋白质及抗氧化营养素帮助机体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因此,患者的饮食应尽快由半流食过渡至软食-普食,并遵循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及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包括蛋、奶、瘦肉、大豆制品、动物肝脏、海产品及全谷类、豆类、多种新鲜蔬果、坚果等的摄入,以帮助机体免疫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2020-02-11 11:24:51浏览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肝病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肝病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消化道不适、全身乏力、黄疸以及出血倾向等。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等多种功能。当肝脏受损时,其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和表现。1、消化道不适:肝脏受损后,其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和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脏疾病。2、全身乏力:肝病患者常感到乏力、容易疲劳,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3、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胆红素会在体内积聚,导致皮肤和眼睛的黄染,尿液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发白。这是黄疸的典型表现。黄疸的出现,提示肝脏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4、出血倾向: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之一。当肝脏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会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肝脏疾病已经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产生了影响。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肝病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应避免饮酒和食用对肝脏有害的食物和药物。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是什么
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主要感染肝脏细胞,进而引发乙型肝炎,会对人体构成重大威胁。了解乙肝病毒的特性、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意义深远。乙肝病毒结构独特,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上含有乙肝表面抗原,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核衣壳内包裹着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这种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耐受性。其复制过程较为复杂,病毒DNA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清除的关键原因,cccDNA可长期稳定存在于细胞核内,不断转录出新的病毒基因组,导致病毒持续复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等,都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母亲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哺乳等途径传播给婴儿。性传播则是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病毒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对方体内。一旦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会侵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免疫系统识别到病毒后会发起攻击,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若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就会转为慢性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什么是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其承载着乙肝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乙肝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乙肝病毒DNA,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乙肝病毒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结构独特。其包含多个基因区域,如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区等,每个区域都编码着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病毒的生存、复制和感染能力至关重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后,其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在一种特殊的酶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十分稳定,能持续转录出病毒的信使RNA(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实现病毒的大量复制,这也是乙肝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直观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较高时,表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较强,此时患者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肝脏受到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相反,若定量数值较低,说明病毒复制相对受到抑制,传染性较弱。此外,通过动态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DNA定量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反之,若数值不降反升,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乙肝患者,若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