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规范注射日:这些胰岛素注射知识您一定要告诉患者


  胰岛素注射顺序是怎么样的?

  今天以胰岛素笔注射为例进行讲解,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前应该先检查注射部分,然后消毒皮肤,随后按照以下顺序注射:(1)捏皮。(2)与皮肤表面成90度角缓慢注射胰岛素。(3)拇指按钮完全推下后,让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秒。(4)以刺入皮肤时相同的角度拔出针头。(5)松开捏皮。(6)安全处理用过的针头。

  注意事项:1.正确的捏皮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或加上中指)捏起皮肤,不能用多个手指去捏皮,这样可能会捏起肌肉层。

  2.除捏皮之外,对于使用较长的针头(≥6mm)注射,可以采用倾斜角度(45度角)进针,保证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降低注射至肌肉的危险。

  3.停留10秒这一步骤不能少,有的患者可能出现注射胰岛素后漏液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注射完毕后,在皮下停留的时间不够或者是没有将针头及时卸下。漏液除了会导致药物的大量浪费之外,还会导致液体堵塞针头,造成下次注射剂量不准确,同时对于预混制剂来说,漏液可能导致胰岛素混合比例发生改变。因此,注射完毕后,将针头留置在皮下10秒以上,并及时卸下针头很有必要。

  如何选择注射部分?

  以下部位可以进行胰岛素注射,即腹部(耻骨联合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上臂外侧(上臂外侧的中1/3)、大腿前侧和外侧(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臀部(双侧臀部外上侧)。

  选择皮下脂肪丰富且没有较多神经分布的部位可减少注射疼痛感。不同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速度快慢不一,腹部最快,其次依次为上臂、大腿和臀部。因此,餐时短效胰岛素这类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最好选择腹部注射;如果想减缓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可选择臀部,这样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注射至肌肉的风险;给儿童患者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时,最好选择臀部或者大腿注射。但一般选择腹部注射是最多的,一方面吸收率最高,达100%,吸收速度快,不受四肢运动的影响,另外腹部皮下组织较肥厚,能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

  胰岛素注射部位如何轮换?

  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所以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层增生产生硬结,或者发生脂肪增生,引起胰岛素吸收率降低,影响血糖控制,所以日常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一定要经常进行皮肤轮换。

  可以采取大轮转(腹部-大腿-上臂-臀部的轮转)和小轮转(将腹部注射部位等分为4个区域,大腿或臀部等分为2个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注意在任何部位注射时,每次的注射点都应间隔至少1厘米,以避免组织重复损伤。

  如何解决胰岛素注射疼痛的问题?

  首先,注射疼痛一方面可能与心理因素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减少其对药物注射的恐怖有助于缓解疼痛。

  其次,胰岛素注射一般都是轻微疼痛,如果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感到明显不适,可考虑这几方面的原因:(1)针头长度(及被穿透的组织层),针头越长,疼痛感可能越明显。(2)针头直径,针头直径越大,疼痛感可能越明显。

  另外,重复使用针头也是注射疼痛的原因之一,重复使用的针头会引起涂层损坏,这样增加注射的疼痛感。不仅仅是疼痛,同时刮坏的涂层缝隙中会生长细菌,容易引起感染,此外,涂层破坏的针头容易折断,造成组织微创伤,针尖如果遗留在皮下会引起新的麻烦,不仅造成注射疼痛,还会增加皮下脂肪硬结的发生率。

  应对:(1)室温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如果是从冰箱中取出的胰岛素,需要待胰岛素恢复到常温状态再进行注射。《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建议,已开封的瓶装胰岛素或胰岛素笔芯可在室温下保存(保存期为开启后1个月内,且不能超过保质期)。正在使用的胰岛素不建议冷藏保存,这是由于室温时胰岛素产品的稳定性更好,更容易混匀,也使得胰岛素注射更加舒适,而反复的温度高低变化会影响胰岛素的效能。(2)如果使用酒精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应于酒精彻底挥发后注射;避免在体毛根部注射(体毛根部附近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3)尽量使用更短的针头(4mm或可用的最短长度),更小的直径,及最小穿透力的针头可使疼痛最小化。每次注射均使用无菌的新针头,不要重复使用针头。(4)合理选择针管类型,与锥形针管设计相比,柱形针管设计,能显著降低穿刺操作对皮肤组织的损伤。(5)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针头刺入皮肤应平滑前进,而非猛戳。针在皮肤中穿行速度太慢或者太过用力都可能加重疼痛。如果疼痛持续发生,那么则需要医生进一步查找原因。

  如果出现皮下脂肪增生怎么办?

  没有规范轮换注射部位,就会造成皮肤脂肪增生,一些有病程长的患者可能会发现,当胰岛素注射在脂肪增生部位可减轻疼痛,然而这种做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其所带来的舒适感,因此一定要做好患者教育。

  如果已经出现皮下脂肪增生,应切换到其他注射部位。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及时发现皮下脂肪增生,在皮下脂肪增生的部位注射了一段时间胰岛素之后才发现这个问题的话,应该告诉他们需要停止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同时当注射部位由脂肪增生处变为正常组织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否则容易造成低血糖。一般增生部位会在停止胰岛素注射后消退,无需特殊治疗。

2019-11-09 21:59:39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气肿慢阻肺特效药吃多久
慢阻肺通常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没有用于肺气肿和该疾病的特效药。肺气肿慢阻肺的治疗药物服用时间通常在3个月至1年不等,具体时长受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疾病的进展情况等因素影响。如果怀疑患有肺气肿慢阻肺应及时就医,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血气分析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对于病情较轻且稳定的肺气肿慢阻肺患者,需遵医嘱规范使用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吸入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来改善通气功能,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药物可能服用3至6个月。在症状明显减轻且肺功能指标稳定后,经医生评估可逐渐减少药物使用。但对于病情较重,频繁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药物治疗周期会显著延长,可能需要1年或以上,甚至终身服药。此外,使用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等药物的患者,通常需长期维持用药,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升生活质量。此外,如果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良好,治疗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在6个月至1年达到稳定状态,用药时间可相应缩短。反之,若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能需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用药时间就会延长。患者是否严格遵医嘱用药也极为关键。部分患者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整体治疗时间可能会延长。疾病的进展情况同样重要,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吸烟、感染等因素导致病情快速进展,也需要延长药物治疗时间。患者确诊肺气肿慢阻肺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日常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加强锻炼,如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适度有氧运动等,增强肺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定期复查,通过肺功能等检查,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特效药吗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目前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特效药,为了改善该疾病带来的不适,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沙丁胺醇、氨溴索、头孢克肟等。如果怀疑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血常规、痰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和病情。1、沙丁胺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会出现痉挛、狭窄,导致通气不畅。沙丁胺醇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能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使平滑肌舒张,快速缓解喘息症状,让患者呼吸更顺畅,改善因气道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2、氨溴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常伴有较多痰液,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影响通气功能。氨溴索能促使呼吸道黏液分泌细胞分泌黏滞性较低的分泌物,稀释痰液,还可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因痰液潴留导致的感染风险和气道阻塞。3、头孢克肟:当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时,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咳黄脓痰等症状,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克肟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目的,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因感染导致的病情加重,促进患者康复。但需注意,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进行,避免滥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刺激易诱使疾病发作,还需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若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反复或加重,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治疗肺结核有什么特效药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治疗肺结核有多种药物,常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1、异烟肼:此药是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其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生长繁殖期的结核杆菌有杀灭效果。其穿透力强,可渗入到干酪样病灶、脑脊液等组织中,在体内分布广泛。2、利福平:也是抗结核的关键药物之一。利福平可以抑制结核杆菌的RNA聚合酶,从而阻止细菌RNA的合成,达到杀菌、灭菌的作用。其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均有作用,且能透过血脑屏障,对于可能存在脑结核的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3、吡嗪酰胺:此药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时,巨噬细胞内呈酸性环境,吡嗪酰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杀灭细胞内的结核杆菌。4、乙胺丁醇:该药物则主要用于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结核杆菌感染。乙胺丁醇能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阿拉伯糖基转移酶,从而阻止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抑菌作用。其对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杆菌仍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结核杆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是联合用药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吡嗪酰胺或对其过敏的患者。上述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是初治肺结核的常用方案,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降低耐药风险和复发率。同时,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哮喘的特效药是什么
哮喘的特效药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白三烯调节剂及抗组胺药物等。哮喘是一种发生在气道部位的炎症性疾病,患者常表现出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1、支气管扩张剂:此类药物常见有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这类药物能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作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迅速扩张支气管;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为抗胆碱药,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达到缓解哮喘的目的。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是临床上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之一。其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3、白三烯调节剂:常见有孟鲁司特钠片等。该药物可帮助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患者出现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其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4、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等。如果哮喘是由过敏原刺激引起的,抗组胺药物可通过阻止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哮喘的治疗并非单一药物可以完成,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此外,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购药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防寒保暖,以减少哮喘的发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