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型归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分型归类

糖尿病如何度过“蜜月期”

举报/反馈
2008-12-17 01:47:0039健康网社区

  选药小贴士

  依年龄选药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65 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般不用双胍类药,以免产生乳酸酸中毒

  ·老年人服用磺脲类药物应从小量开始,尤其是优降糖,老年人应慎用,以免发生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初次就诊时空腹血糖≥19.4 毫摩尔/ 升,应使用胰岛素治疗。争取在短期治疗后改用口服降糖药。

  以上是糖尿病治疗选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到每一位患者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则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

  按糖尿病类型选药

  1 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 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及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严重应激状态(急性心肌梗死等)、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2 型糖尿病患者才可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依体型选药

  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 ,则认为体型偏胖,应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瘦, 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类),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正好一举两得。

  按高血糖类型选药

  单纯餐后血糖高,空腹血糖不高,可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类;如果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依有无其他伴随疾病选药

  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程。为避免发生低血糖,此时胰岛素用量可能仅为每天2~4 单位,甚至更少。为了保护胰岛β 细胞,同时也为提醒患儿及家长疾病并没有被根治,只是病情暂时有所缓解,因此一般不主张停用胰岛素。如果误认为疾病痊愈,停用胰岛素又不计划饮食,蜜月期可能很快提前结束。如果再不按时监测血糖或尿糖、不定期复查,患儿可能再次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那时不仅将给患儿造成更大的痛苦,同时也将给家长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胰岛素治疗不可能一步到位

  1型糖尿病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是:能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即提供充足的胰岛素,覆盖24 小时的基础需要,并给予较大剂量的胰岛素尽量匹配进餐引起的血糖变化。

  温馨TIPS:每日注射胰岛素想必会给您带来一些痛苦,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减轻注射时的疼痛……详情请点击查看如何减轻注射胰岛素的疼痛?

  每个个体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的差异很大,并随时间有所改变,因此需定期给予评价。影响胰岛素剂量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不同发育阶段、糖尿病的不同病期和病程、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营养摄取和营养素分配、锻炼方式、学习、工作情况及血糖监测结果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等情况。因此胰岛素治疗不可能一步到位,每调整一次剂量需要观察2~3天。根据各种胰岛素不同的作用时间、血糖监测及段、次尿糖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临床上常用的人胰岛素剂型有短效、中效及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是将短、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预先配置,国内常用的有30:70(30R) 和50:50(50R)两种。此外还有两种新型胰岛素类似物,“即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和“ 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目前已用于临床。胰岛素的应用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但家长和年长的患儿应尽可能掌握各种胰岛素剂型的开始起作用时间、最强作用时间及作用持续时间(可查阅本刊相关资料),这对于理解胰岛素的应用、调整及配合医生的治疗非常重要。

  胰岛素注射的次数并非越少越好

  有些家长和病儿误认为胰岛素注射的次数越少越好,其实不然。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糖达到正常人或接近正常人的水平,胰岛素注射的次数是为控制病情服务的。比如常用的方法是短、中效胰岛素联合应用,一日2 次注射,比较易于被接受。但有时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常会出现睡前血糖偏低而空腹血糖高的现象,这时需要把晚餐前的中效胰岛素改在睡前注射,因此增加了胰岛素的注射次数。

  目前认为每日1 次“ 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与三餐前“用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应用的强化治疗方案是最符合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模式的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儿童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尝试此种治疗方案,相信你们的血糖会控制的更满意,你们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责任编辑:刘振龙)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