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全家总动员 防治儿童糖尿病

  糖尿病是学龄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率为1/400到1/500。在美国,每天都会诊断出35个新增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儿童不能简单看作小型成年人,因此控制儿童糖尿病时有一些附加的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的类型

  大约十年前,儿童糖尿病的主要类型还是1型糖尿病,也就是青少年糖尿病。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和十几岁的青少年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这种病以前只见于成年人。

  作为这种“新兴流行病”的证据,一些诊所报告,现在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儿童糖尿病新增病例为2型。由于2型糖尿病多发于某些种族的人群,非洲裔美国人、西班牙人、拉丁美洲人或美洲印第安人的儿童,如果相对其年龄来说块头较大,再加上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其发病风险就很高。

  还有第三种在儿童中很少见的糖尿病类型。称为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其发病无种族差异。实际上,有好几种类型的MODY,所有的MODY都是由于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的功能受到遗传缺陷的影响而引起的。这些遗传缺陷很少见,需要使用分子诊断测试(目前只能在研究实验室内进行)才能诊断MODY。MODY症状轻的可能只有轻度的血糖升高,重的可能血糖水平极高,并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因此,MODY的治疗措施也从饮食和运动调整到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不等。因为检查 MODY需要特殊的检测手段,因此MODY患者常常未被发现,大多数患有MODY的儿童被当成1型或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

  儿童患糖尿病的遗传因素与营养因素

  对于一般美国人来讲,到70岁时罹患1型糖尿病的几率是1%,罹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是11%。

  但是,如果家族成员中有糖尿病患者,这个几率就会发生改变,尤其是2型糖尿病(请参阅下图)。2型糖尿病通常比1型糖尿病更有家族聚集性。尽管2型糖尿病有很明显的遗传因素,但它也深受生活方式的影响。换句话说,即便一个儿童没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但他活动不多、自由摄取卡路里,他也会很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

糖尿病类型 哪些亲属患有糖尿病? 您罹患糖尿病的几率
1型糖尿病 兄弟、姐妹、儿子或女儿 10%
1型糖尿病 母亲 4%
1型糖尿病 父亲 10%
2型糖尿病 兄弟或姐妹 25%
2型糖尿病 母亲或父亲 12%
2型糖尿病 母亲和父亲 50%
2型糖尿病 同卵双胞胎 90%

  另一方面(也是很幸运的),即便一个儿童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但他的饮食习惯很健康,并经常参加运动,他也未必会罹患2型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疾病,尤其是当您的小孩罹患这种疾病时。


总动员 防治儿童糖尿病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2008-12-05 00:00:0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肥胖儿童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肥胖儿童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般有饮食增多、饮水量增加、多尿、体重下降、疲乏无力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 1、饮食增多 如果肥胖儿童患有糖尿病,在早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有所升高,此时会对食欲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出现饮食增多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适当调整儿童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2、饮水量增加 由于肥胖儿童在早期体内的血糖水平有所升高,还会导致身体的渗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儿童出现烦渴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大量饮水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儿童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儿童也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进行改善。 3、多尿 在糖尿病早期,由于肥胖儿童体内的血糖水平比较高,会导致肾小管的功能出现损伤的情况,从而引起儿童出现多尿的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儿童使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儿童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梨、西红柿等,缓解不适症状。 4、体重下降 由于早期糖尿病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还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分解增加,从而引起儿童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儿童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儿童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5、疲乏无力 如果肥胖儿童处于患糖尿病的早期,当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使体内的能量被大量消耗,从而引起疲乏无力的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儿童使用参芪降糖颗粒、消渴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儿童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儿童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家长还要定期带儿童去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