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高血糖让肿瘤傍上糖尿病?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首先请糖尿病人放心:糖尿病与癌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上海瑞金医院瑞安肿瘤中心蔡德江教授指出,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但比较认同的观点是,与高血糖及胰岛素等因素有关。

  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作为营养基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先有糖尿病,后发现肿瘤,这就有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对正常器官的慢性刺激有关。同时,胰岛素抵抗也能促使肝脏或者胰腺的癌细胞生长。另外,蔡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就比正常人差,他们患癌率也会因此相应增高。

  由于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不容易接受化疗和放疗,导致糖尿病合并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0%,而非糖尿病癌症患者可达50%以上。

  糖尿病合并癌症治疗比较棘手,患者生存率低,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处处留个心眼。瑞安肿瘤中心陆嘉德教授提醒,饮食上吃得少点,工作后运动多点,心理上懂得自我放松,这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而一旦患上糖尿病也不要整天担心患癌,可以通过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来达到预防肿瘤发生的目的。

(实习编辑:张婷婷)

2009-02-02 00:00: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末梢神经病变怎么治疗
末梢神经病变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末梢神经病变可能是由于中毒、感染、缺乏维生素等原因造成的,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具体的原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1、中毒重金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有毒物质可损伤到末梢神经,导致末梢神经病变。如果患者是重金属中毒,可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催吐、洗胃或者是使用特效药物解毒治疗。如果患者是一氧化碳中毒,需要尽快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并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进行高压氧治疗。2、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等会损害肢体远端神经,从而引起末梢神经病变。一般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无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甲钴胺、依帕司他等药物进行治疗。3、缺乏维生素B族维生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正常运作。如果患者身体缺乏维生素,就可能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出现末梢神经病变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中还需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还有其他可能性疾病,比如肿瘤压迫、免疫因素等,建议患者积极就医系统检查,明确诊断检查后,遵医嘱规范治疗。
崔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缺血性神经病变多考虑是青光眼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高血压、动脉低血压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1、青光眼 如果受到了家族遗传的影响,或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导致眼压升高,会诱发青光眼发作。当眼压升高时,血液供应不畅,会引起视神经小血管出现缺血的现象,诱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马来酸噻马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等药物控制眼压,缓解症状。严重时也需通过周边虹膜切除术等方法缓解。 2、高血压 如果长时间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血管壁发生变化,出现狭窄或闭塞的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视神经小血管出现缺血。建议患者在平时控制好血压,保持好的心态,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同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控制血压。 3、动脉低血压 如果患者因急性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会导致血压偏低,从而出现神经小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缺血性神经病变。建议患者注意休息,尽量平躺,不要剧烈运动。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米多君片,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提升血压。 除以上症状外,白血病,严重贫血等原因都会诱发该现象,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腿周围神经病变能治好吗
腿周围神经病变一般能治好,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日常调理等方式进行治疗。1、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甲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2、物理治疗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症状。3、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没有效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等,可以促进病情好转。4、日常调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吃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苹果、猕猴桃、牛奶、鸡蛋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且还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患者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5、运动调理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不适症状。患者还要注意放松心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神经病变,怎么回事,怎么办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神经病变,可能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血糖控制不佳 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控制好血糖,导致血糖长期偏高,可能会使眼部的神经受到损伤,从而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控制血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血糖升高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激肽原酶、羟苯磺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3、糖尿病性白内障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体内的糖代谢紊乱,从而影响到晶状体的营养代谢,使晶状体变硬,从而引起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屈光改变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诺克辛滴眼液、法可林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4、糖尿病性角膜病变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是由于血糖升高导致的角膜微血管病变,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角膜移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此外要注意用眼健康,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神经病变不治疗会怎样
糖尿病神经病变不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容易引起足底麻木、视力下降、感觉减退、肢体运动障碍、尿潴留等症状。1、足底麻木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足底麻木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视力下降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容易引起视网膜病变,从而导致视力下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羟苯磺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视网膜光凝、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3、感觉减退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容易引起感觉减退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肢体运动障碍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肢体运动障碍,可能会出现手足麻木、无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尿潴留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神经病变加重,容易引起尿潴留的症状。必要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导尿术进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以及治疗并发症,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神经病变口服药
糖尿病神经病变口服药主要包括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硫辛酸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依帕司他片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甲钴胺片甲钴胺片属于一种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用来改善神经受损引起的相关症状,比如肢体麻木、无力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2、依帕司他片依帕司他片也属于一种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用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3、硫辛酸胶囊硫辛酸胶囊属于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用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4、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也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肢体麻木、疼痛,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5、依帕司他片依帕司他片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用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