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青少年谨防两种糖尿病

青少年谨防两种糖尿病


  青春期是指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一般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是个体由性幼稚状态逐渐发育为具有潜在性生育能力的性成熟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青春期因为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均可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因为体内各种激素及代谢发生急剧变化,生理、心理变化亦随之发生,这一系列的变化干扰了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同时生长发育期的饮食调节特点以及性激素与胰岛素相拮抗、青春期情绪多变等诸多因素使血糖变得更加不稳定,难以控制,如不加以重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出现,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以至危及生命。

  青春期1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青春期1型糖尿病占大多数,由于遗传易感性、免疫性损伤、药物及化学物等因素,患儿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导致高血糖或呈酮症。临床上起病较急,可有明显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青春期的1型糖尿病患儿体重一般低于标准体重,又正在生长发育期,饮食治疗的原则应该在酌情增加总热量、食物成分中适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比例、规则的餐次安排等措施的基础上,配合胰岛素的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并予餐前在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使运动时不会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治疗以胰岛素替代疗法为主,且胰岛素治疗常是终身性的。近年来提出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明显降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它主要指多成分胰岛素和多次皮下注射,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研究发现,女孩对胰岛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男孩,故在相同的青春期发育阶段,1型糖尿病女孩患者常较男孩需要更多的胰岛素。

  青春期1型糖尿病因病情不稳定,治疗中易出现低血糖,尤其发生在剧烈活动、情绪不佳或延误进食时。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可发生抽搐,由此而造成外伤,并可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低血糖对脑组织发育的负面影响是较严重的,有严重低血糖发生的糖尿病患儿中,80%患儿会出现永久性脑电生理异常。因此低血糖的风险必须被充分认识,严密监测血糖,注意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做好饮食配合,随身携带糖果和饼干。当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剂量不足或突然无故停药和饮食失调,则会引发酮症酸中毒,这在青春期1型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多见,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发现患儿有烦渴、脱水、精神萎靡或呼吸有特殊酮味、血压下降、意识不清或昏迷的症状,要尽快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在慢性并发症方面,目前已证实了在青春期开始以后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据研究显示,青春期高血糖所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损害比非青春期严重得多。因此病程5年以上、处于青春期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更应注意肾脏和眼底的筛查,至少每年1次由有丰富经验的眼科专家做眼底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由于1型糖尿病患儿的尿糖与血糖相符率较高,所以可以用监测尿糖的方法来观察病情的变化,但如果糖尿病肾病已经发生则尿糖就不能反映血糖的情况。

  下一页:青春期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青少年谨防两种糖尿病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2008-11-14 06:19: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