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不再盲目降血糖,搞清原因有的放矢


  作者:王建华 主任医师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临床上,通常可将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分为三种类型,即空腹(或餐前)高血糖、餐后高血糖以及空腹并餐后高血糖。本文针对这三种情况讲讲常见原因及对策。

  1

  餐前高血糖的原因及对策

  1.“苏木吉反应”

  所谓“苏木吉”现象,指的是由于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引起夜里凌晨发生低血糖,进而导致早晨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

  对策:适当减少睡前中效、长效胰岛素的用量(或晚餐前口服降糖药的用量),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空腹血糖即可恢复正常。

  2.“黎明现象”

  所谓“黎明现象”,是指患者上半夜的血糖控制良好,夜间也不曾发生低血糖,但从凌晨2:00~3:00开始,血糖逐渐升高的现象。“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逐渐增多有关。

  对策:可酌情增加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物的用量。为了有效控制黎明现象,可以选择中效、长效口服降糖药物,如格列美脲达美康缓释片等晚餐前口服,或二甲双胍缓释片睡前口服;也可选择中效、长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诺和平等,晚上睡前皮下注射,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酌情调整用药剂量,直至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为止。必要时还可以使用胰岛素泵,效果更佳。

  3.降糖药物用量不足

  患者由于头天晚上降糖药用量不足,使得餐后血糖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晚上或睡前血糖较高,并一直延续到次日空腹。

  对策:适当增加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的用量。

  4.夜里过量或频繁加餐

  为了防止夜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在睡前加餐,但前提是睡前血糖≤6~7mmol/L。如果血糖不低,盲目地加餐,甚至每次起夜都吃点东西,势必会造成空腹血糖升高。

  对策:根据睡前血糖水平酌情加餐,加餐量不宜过大。另外,加餐的时间很重要,应选在低血糖发生之前加餐,一般选择在晚上睡前10点左右;如果是低血糖发生了再去加餐,患者往往会吃得很多,不利于血糖控制。

  5.夜间睡眠欠佳

  失眠或睡眠不足,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血糖水平就会升高。

  对策:保持情绪稳定,学会放松,避免过度焦躁,必要时可配合使用镇静安眠药物。

  6.天气寒冷

  寒冷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后者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对策:居室温度不宜过低,注意穿着保暖。

  2

  餐后高血糖的原因及对策

  1. 不控制饮食

  饮食是控制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果不控制饮食,即便是再好的降糖药物,作用也要大打折扣。

  对策:①控制进食量,每餐吃七八分饱即可(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两)。②为减轻餐间饥饿感,主食可适当选择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粗粮或全麦食品,采取“少吃多餐”。③稀饭、黏粥的“升糖指数”较高,可显著升高餐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尽量不喝或少喝稀饭。④少吃油腻食物,因为脂肪类食物的能量较高。

  2. 降糖药使用不当

  合理选用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选药不当、用法不对、药量不足是导致血糖控制欠佳的重要原因。

  对策:降低餐后血糖应主要选择短效制剂。口服降糖药可选择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DPP-Ⅳ抑制剂(如阿格列汀、西格列汀)等;而胰岛素则应选择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优泌乐)或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优泌林R)。

  另外,药物用法也很重要,如α-糖苷酶抑制剂要求与第一口饭一起嚼碎同服;诺和龙要求餐前即服;诺和灵R要求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锐要求餐前即刻皮下注射。如果用法不正确,疗效将会大打折扣。

  当然,如果药物选择和用法都没问题而血糖仍高,可以酌情加大药量或采取联合用药,包括“不同口服降糖药之间的联合”以及“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之间的联合”。

  3. 餐后缺乏适当的运动

  饭后适当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能量,辅助降低餐后高血糖。因此,饭后静坐不运动,也是导致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

  对策:一般建议在餐后半小时开始运动,应选择有氧运动形式(如慢跑、快步走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掌握在30~45分钟。注意:不要做激烈的无氧运动,后者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反而会升高血糖。

  3

  餐前、餐后血糖均高的原因及对策

  为了便于分析原因,前面分别谈了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实际临床工作中,单纯空腹或者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并不太多,更多的情况是空腹及餐后血糖均高,或是以某一方升高为主。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相互影响。空腹血糖反映的是基础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是在基础水平之上的进一步升高;反过来,如果餐后血糖控制不好,也会顺延影响到下一餐的餐前血糖(或空腹血糖)使之升高。

  对策:对餐前、餐后血糖均高的处理,既要分清主次,又要两者兼顾。除了调整饮食、适度运动以外,在用药方面主张采取“长(效)短(效)结合”、“联合用药”。长效药物(如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达美康缓释片、诺和灵N、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等)主要用来控制空腹血糖,短效药物(如诺和龙、拜唐苹、诺和灵R、诺和锐等)主要用来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像严重感染、高烧、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同样会引起血糖显著升高,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因此,对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排除感染等应激因素,并及时处理。

2019-03-19 00:31:05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气肿慢阻肺特效药吃多久
慢阻肺通常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没有用于肺气肿和该疾病的特效药。肺气肿慢阻肺的治疗药物服用时间通常在3个月至1年不等,具体时长受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疾病的进展情况等因素影响。如果怀疑患有肺气肿慢阻肺应及时就医,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血气分析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对于病情较轻且稳定的肺气肿慢阻肺患者,需遵医嘱规范使用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吸入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来改善通气功能,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药物可能服用3至6个月。在症状明显减轻且肺功能指标稳定后,经医生评估可逐渐减少药物使用。但对于病情较重,频繁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药物治疗周期会显著延长,可能需要1年或以上,甚至终身服药。此外,使用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等药物的患者,通常需长期维持用药,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升生活质量。此外,如果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良好,治疗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在6个月至1年达到稳定状态,用药时间可相应缩短。反之,若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能需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用药时间就会延长。患者是否严格遵医嘱用药也极为关键。部分患者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整体治疗时间可能会延长。疾病的进展情况同样重要,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吸烟、感染等因素导致病情快速进展,也需要延长药物治疗时间。患者确诊肺气肿慢阻肺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日常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加强锻炼,如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适度有氧运动等,增强肺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定期复查,通过肺功能等检查,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特效药吗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目前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特效药,为了改善该疾病带来的不适,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沙丁胺醇、氨溴索、头孢克肟等。如果怀疑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血常规、痰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和病情。1、沙丁胺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会出现痉挛、狭窄,导致通气不畅。沙丁胺醇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能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使平滑肌舒张,快速缓解喘息症状,让患者呼吸更顺畅,改善因气道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2、氨溴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常伴有较多痰液,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影响通气功能。氨溴索能促使呼吸道黏液分泌细胞分泌黏滞性较低的分泌物,稀释痰液,还可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因痰液潴留导致的感染风险和气道阻塞。3、头孢克肟:当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时,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咳黄脓痰等症状,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克肟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目的,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因感染导致的病情加重,促进患者康复。但需注意,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进行,避免滥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刺激易诱使疾病发作,还需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若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反复或加重,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治疗肺结核有什么特效药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治疗肺结核有多种药物,常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1、异烟肼:此药是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其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生长繁殖期的结核杆菌有杀灭效果。其穿透力强,可渗入到干酪样病灶、脑脊液等组织中,在体内分布广泛。2、利福平:也是抗结核的关键药物之一。利福平可以抑制结核杆菌的RNA聚合酶,从而阻止细菌RNA的合成,达到杀菌、灭菌的作用。其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均有作用,且能透过血脑屏障,对于可能存在脑结核的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3、吡嗪酰胺:此药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时,巨噬细胞内呈酸性环境,吡嗪酰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杀灭细胞内的结核杆菌。4、乙胺丁醇:该药物则主要用于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结核杆菌感染。乙胺丁醇能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阿拉伯糖基转移酶,从而阻止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抑菌作用。其对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杆菌仍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结核杆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是联合用药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吡嗪酰胺或对其过敏的患者。上述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是初治肺结核的常用方案,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降低耐药风险和复发率。同时,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哮喘的特效药是什么
哮喘的特效药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白三烯调节剂及抗组胺药物等。哮喘是一种发生在气道部位的炎症性疾病,患者常表现出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1、支气管扩张剂:此类药物常见有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这类药物能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作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迅速扩张支气管;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为抗胆碱药,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达到缓解哮喘的目的。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是临床上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之一。其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3、白三烯调节剂:常见有孟鲁司特钠片等。该药物可帮助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患者出现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其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4、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等。如果哮喘是由过敏原刺激引起的,抗组胺药物可通过阻止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哮喘的治疗并非单一药物可以完成,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此外,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购药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防寒保暖,以减少哮喘的发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