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近100年,糖尿病护理领域有这10大进展!

  100年前,医学家们就知道糖尿病与“糖”的代谢有关,但即使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饥饿疗法)也只能延长病人几个月的寿命。时至今日,医务工作者在认识、治疗和管理糖尿病方面的进步,不仅使糖尿病成为一种可以不致命的疾病,而且也使病人能够快乐和健康地生活。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近日总结了糖尿病研究和管理领域10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性进展,以庆祝“美国糖尿病月(每年11月)”。

  

近100年,糖尿病护理领域有这10大进展!

  一、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能使糖尿病人得以存活下来。1920~192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班廷和贝斯特分离出了胰岛素,并发明了从牛的胰腺提取液中纯化胰岛素的方法。两位科学家在自己身上测试了这种胰岛素之后,对第一位病人进行治疗并获惊人的成功,然后将制造技术转让给了一家美国公司。到1923年,胰岛素基本上可以满足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要。

  二、胰岛素的改进

  多年来,药品制药商不断对胰岛素做出改进。最初,他们致力于改善从动物来源分离出来的胰岛素的质量,但最终他们改变了这种激素的强度和作用高峰的时间范围,从而使长效胰岛素制剂更接近于常人体内的天然胰岛素含量。198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第一种从基因改造细菌中提取的合成人胰岛素,它减少了来自牛和猪的胰岛素的过敏反应和其他副作用。

  三、膳食规划

  过去,糖尿病人的饮食方案中充斥着限制和不吃什么的清单。而今,糖尿病人的食物选择只会继续扩大,关于如何通过膳食规划来管理糖尿病的书籍和指南也越来越多。美国糖尿病协会为病人制订了详细的饮食指南,使得他们能够在获得充足营养物质的同时保持血糖水平稳定。

  四、低热量的甜味剂

  谈到以较少的限制扩大食物选择,低热量的甜味剂(有时也被称为人工甜味剂或糖的替代品)让糖尿病人可以像常人那样享受甜食和饮料(甚至是烘焙食品)而不至于升高血糖水平。(编者注:也有研究认为,即使是不含热量的甜味剂也可能对病情管理有害,建议糖尿病患者谨慎选择食用。)

  五、基础研究试验

  1982~1993年进行的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以及正在进行的糖尿病预防计划(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糖尿病前期干预研究)是长期的、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这些试验分别表明,血糖控制可以减少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而生活方式选择(饮食和锻炼)可以推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这两项试验的结果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保持长期健康的途径。

  六、坚持健身

  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与心脏病风险增加有关。经常运动不仅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还能改善血糖控制。有规律的有氧锻炼(如散步、慢跑和骑车)和力量训练都是适合糖尿病人采用的锻炼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中安装的健身应用程序也能帮上大忙。

  七、药物治疗

  对于容易有并发症的糖尿病人来说,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血压)的开发,为预防糖尿病的眼、心、肾并发症提供了安全保障。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非胰岛素类药物能以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控制血糖水平。

  八、血糖检测仪

  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之前,糖尿病人尚不能在家准确测量血糖水平,实时监测更是无法做到,只能通过检测尿糖的方法间接获知血糖水平。现在,血糖仪使糖尿病人能够在几秒钟内、在任何地方准确地知道血糖水平,而且很少感到不适。这种仪器能辅助患者用胰岛素治疗高血糖或用食物来治疗低血糖,也使胰岛素与食物相匹配成为可能。

  九、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使糖尿病的治疗更容易、更有效。在20世纪90年代,病人通常每天注射几次胰岛素,费时费力。现如今,胰岛素泵可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将胰岛素持续地推注到使用者的皮下,保持全天血糖稳定,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十、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是内分泌科较为先进的诊疗技术之一,其原理是葡萄糖经由组织间液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电流信号并传递至胰岛素泵,再转换成为血糖读数。该技术具有实时血糖监测和历史回顾的双重特点(3、6、12和24小时血糖曲线图),可预设高/低血糖报警,并显示血糖快速变化的趋势。

  参考来源

  https://health.usnews.com/health-news/blogs/eat-run/articles/2018-11-07/10-advances-in-diabetes-care-to-celebrate-during-national-diabetes-month

2018-11-26 00:00:01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怎么传染
乙肝携带者通常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人的可能。这类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途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或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都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此外,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会传染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不过,一般日常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通常不会传染。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可采取以下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定期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定期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预防措施。非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暴露,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
张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乙肝不能吃什么食物有哪些
乙肝患者应避免食用高油脂食物、高糖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工肉类等。如果乙肝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1、高油脂食物: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以及动物内脏、肥肉等都属于高油脂食物。乙肝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对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过多摄入高油脂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引发脂肪肝,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甚至可能影响乙肝病情的控制。2、高糖食物:糖果、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食物,乙肝患者应谨慎食用。大量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同样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促使肝脏脂肪变性,不利于乙肝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与病情稳定。3、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不适,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乙肝患者本身肝脏功能欠佳,消化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食用这类食物后,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间接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诱发或加重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4、加工肉类:像腊肉、香肠、火腿等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添加大量的盐和防腐剂等添加剂。乙肝患者食用后,过多的盐分摄入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其中的添加剂中含有某些可能对肝脏产生潜在损害的成分,影响肝脏正常功能。乙肝患者日常饮食应保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遵循清淡饮食原则,避免食用上述不利于肝脏健康的食物。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肝功能正常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也可能是疾病感染早期。建议患者遵医嘱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发展。乙肝大三阳通常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出现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肝功能正常则意味着肝脏的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在检测时处于正常范围,表明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未受明显影响。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能够在病毒复制活跃的情况下,仍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这也可能处于乙肝感染的早期阶段或免疫耐受期,此时免疫系统尚未对病毒产生强烈的应答,或者病毒与免疫系统之间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肝功能得以保持正常。但是尽管肝功能正常,乙肝大三阳且病毒量高的患者仍然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因为肝脏的炎症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且病毒复制活跃增加了肝细胞受损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治疗方面,若乙肝大三阳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正常,但存在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或纤维化进展的风险,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明显症状吗
乙肝大三阳患者症状有差异,部分有症状者,因肝脏功能受损,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隐痛、黄疸等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虽病毒复制活跃,却因肝脏代偿能力强而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患者在有症状的情况下,可能会表现出一系列与肝脏功能受损相关的临床表现。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着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肝脏炎症明显。具体来说,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肝区隐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肝脏肿大,肝包膜被牵拉所致。黄疸也是乙肝大三阳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呈深黄色,这是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下降,胆红素在体内堆积所致。然而,并非所有乙肝大三阳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有一部分患者,虽然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但肝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患者可能没有与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此类患者可能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偶然发现乙肝大三阳,但由于没有症状,往往容易忽视病情,从而延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携带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和复制,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潜在的损害,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肝硬化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所有乙肝大三阳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病毒载量检测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