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肠道菌群还能调节血糖?离破解1型糖尿病发病之谜又进了一步!


  作者丨紫薇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尽管已有报道显示1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关,迄今为止,尚无研究对1型糖尿病、MODY2(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和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进行对比。小编今天介绍的这篇病例对照研究也许能够带给大家答案。这项研究发表在2018年11月的Diabetes Care杂志上。

  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1型糖尿病与分娩方式、早年饮食模式(牛奶里的蛋白质,含有谷蛋白的谷物)及抗生素滥用等都有一定关系,而这些因素都和肠道菌群息息相关。不仅如此,1型糖尿病还会改变肠道免疫系统,如增加肠道的通透性,从而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而一些肠道菌群在血糖调节和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分组也是有讲究的!

  本次研究分别选取了15例1型糖尿病患者、15例MODY2患者和13名健康儿童作为实验对象。

  MODY2是MODY的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葡萄糖激酶(GCK)的突变引发。目前,对于MODY2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尚无定论,且MODY2患者通常没有肥胖,在研究菌群和糖尿病关系时可以排除肥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因此选取这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MODY2是研究1型糖尿病和肠道菌群关系的媒介,因为MODY2不受免疫因素的影响,如果1型糖尿病和MODY2在检查粪便微生物时有显著差异,可以推测是肠道菌群影响了免疫机制,进一步对1型糖尿病产生了影响。

  之后通过16S核糖体RNA基因分析粪便中微生物群构成。

  再来看看最后得出了什么结果?

  这个实验主要研究了1型糖尿病患者、MODY2患者和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群的特征、功能和肠道通透性的差异。

  对生化值进行分析,1型糖尿病儿童的IL-1β, IL-6, TNF-α和LPS水平明显高于MODY2患者和健康受试者(P<0.05),IL-10和IL-13水平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受试者(P<0.05)。

  对粪便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检验,3组的群落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3组间的Chao指数(群落丰富度)相似 ,1型糖尿病和MODY2组的Shannon指数(群落多样性)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

  在这些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拟杆菌、厚壁菌门,其次是变形杆菌和放线菌。1型糖尿病受试者除了拟杆菌的丰富度高于MODY2和健康组,厚壁菌门、变形杆菌和放线菌的丰富度都显著低于其余两组。

  依次可以推测出,1型糖尿病受试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自身的免疫过程有关。不仅如此,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检测到了高水平的血清连蛋白,血清连蛋白使肠道,通透性增加,吸收了能破坏和攻击胰腺β细胞的抗原,从而诱发了1型糖尿病。

  文章中虽然没有提到不同菌群对葡萄糖的具体调节机制,但是提到了MODY2受试者肠道中较高含量的普氏菌属,它的分解产物能够激活肠道葡萄糖生成从而抑制肝脏产生葡萄糖来改善血糖水平。

  研究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这篇文章的样本量较小,作者在文中解释,由于儿童中的MODY2发生率很低,较难选取受试者。另一个不足是这篇研究是横断面调查,只能得出相关性的结果,不能分析出因果关系。除去这些不足,文章阐明了肠道菌群的潜在作用,且实验设计、受试者的选择等方面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2018-10-29 00:17:46浏览3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希高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哪一项能查出来肾结核
单独一项检查可能无法检查出该疾病,肾结核一般可以通过尿常规、血常规检查、CT检查、静脉肾盂造影以及膀胱镜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诊断。 1.尿常规:当存在肾结核时,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会出现蛋白尿和脓尿的情况,并且还可能会伴有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异常指标。因此,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肾结核的可能性。 2.血常规:当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时,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其他细菌感染的情况发生。此时则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检查,能够了解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3.CT检查:该方法属于一种无创性检查方式,具有准确率高、灵敏度强等特点。在进行此项检查时,能够清晰地显示肾脏大小形态、实质密度以及肾门结构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进展程度。 4.静脉肾盂造影:该检查主要是利用放射学的方式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到血管内,然后通过肾脏代谢出图像,以便于观察双侧肾脏的功能情况以及泌尿系统的显像情况。 5.膀胱镜检查:若患者存在排泄性尿路造影发现有异常病变,则需要进一步配合医生进行膀胱镜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及结石等问题。 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刘希高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肾结核是什么病,严重吗会传染吗
肾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引起肾脏病变,在早期时一般不严重,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一般可能会发生传染。肾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杆菌通常会通过呼吸道传播,当身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能会增加患者患病的概率。肾结核一般会导致肾脏出现病变,在早期时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如果早期积极治疗,一般预后不错,不算严重。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可能会引起血尿、腰痛等现象,还有可能会引起发热、盗汗等症状。肾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属于传染性疾病。肾结核的结核菌主要通过尿液排出,接触尿液才有可能被传染,其传染性远远小于肺结核,患者不必过于担心。肾结核早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结核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异烟肼片、利福平片等,能够起到抗结核的作用,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肾积脓的情况,或者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选择肾切除术或者是肾部分切除术。此外,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