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错觉”,熬过了白天,只要睡着了就“安全”了。不要自欺欺人了,其实,很多危险发生在睡眠期间,比如低血糖。
有研究人员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试验,发现参与的糖尿病患者中,有43%出现了低血糖,而这其中,又有55%的人,在睡眠期间发生了严重的低血糖。在治疗糖尿病期间,低血糖是比较难避免的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来说,风险就更大了。英国曾有一项研究发现,夜间低血糖会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血糖降低悄无声息,凌晨是最危险的时刻
低血糖如果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危害也不算太大,但可怕就可怕在,低血糖常常发生在夜间,难以察觉。
我们知道,在晚上,身体内的一些器官的“工作状态”与白天会有所区别,比如各种升糖激素的分泌。在夜间,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等水平,都处在了一天中最低的状态,血糖水平也随之降低。
而且,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相关药物的时间,一般是在早餐以及晚餐前,根据我们大多数人的进食习惯推算,胰岛素分泌的第二个高峰期,会在凌晨的零点到两点出现,这将加剧低血糖的风险。
低血糖在发生时,常常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比如心慌、头晕、出汗等等,这在白天一般都能够发现并缓解。但是如果低血糖发生在夜间,患者大多是处于睡眠之中,反应也会相对迟钝,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长时间的低血糖,可能会对脑部造成损伤,对记忆力、认知能力以及反应力都产生影响,也有可能直接陷入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经常睡不好?可能是低血糖在“作怪”
低血糖可以说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患者在饮食、用药、运动等等方面都需要严格达到平衡,稍不留神,血糖可能就降过头了。
所以说,血糖监测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最好是可以做动态的血糖监测,特别是在夜间,及时关注是否有低血糖的发生。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建议定个闹钟,在夜间的零点到两点,起来测一测血糖值。
另外,还可以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在夜间经常出现心慌、出汗、做噩梦等等,第二天在起床之后,还会出现乏力、头痛等症状,那么可能是夜间出现了低血糖,千万不要以为是单纯的“睡不好”。
对于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随身备糖是“基本操作”,以备不时之需。但是低血糖的状况因人而异,如果有疑似低血糖的现象,还是要及时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对用药、运动、饮食等等进行详细的规划。
郑州市中医院 糖尿病科
成都西南中医医院 糖尿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糖尿病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长征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市中医院 糖尿病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石家庄市石栾路31号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昆明市人民东路王大桥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丹县南大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青川县乔庄镇民主街22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广州市荔湾区文昌北路235号
二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西环南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