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日常血糖监测,可以帮助糖友调整治疗方案。
此方法因为痛苦小,操作简单,能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曲线,被广泛用于临床,但是你的血糖仪测的值准确吗?
以下4个监测血糖的误区,看看你中枪了吗?误区1.用静脉血代替指尖血
很多病友及护理同事们经常会在患者抽血检查静脉血糖值时,顺便把抽取的静脉血直接滴在血糖仪上查快速血糖值。
这种操作是错误的,快速血糖仪测定的是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值,而静脉抽血检查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所以我们在抽取静脉血查血糖的同时,应该扎手指取末梢血查快速血糖对照。
大量的临床数据比对得出的结论是:检测静脉血的血糖值比毛细血管全血高。原因如下:
与毛细血管全血同时含有静脉和动脉血液相关;
与病人取血的时间(餐后的差异要比空腹大)、个体差异、是否规范操作等因素有关。
另外,采血时应该等消毒皮肤的酒精彻底挥发变干后进行,防止皮肤上残留的酒精影响血糖值的检测;
由于可能会在针刺后混有组织液,第一滴血弃之不要,必须是第二滴血液检查指尖血糖。误区2.用不同品牌血糖仪比较
患者用同一滴血,用不同品牌的血糖仪,测出的结果会有差异。
糖友不用纠结一次的快速血糖值,要想看血糖仪是否合格,你的血糖仪测量的值是否准确,不能与别的血糖仪所测的值做对照,应该与静脉血浆血糖值做对照,误差范围在10%-20%以内都是允许的。
也正因为此,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血糖仪的监测结果只能用来参考判断血糖控制情况,而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也因此我们建议患者每三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以此来评判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误区3.同一滴血多次检测
患者用同一滴血连续在自己的血糖仪测量好几次,得出不同的结果,哪个结果是对的呢?还是取平均值?
这个错误主要体现在糖友中间,是对血糖监测的认识错误,没有考虑外在因素对血糖的影响。血液在体外停留时间过长,血糖会逐渐下降,原因有三:
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消耗血中的葡萄糖;
是空气中存在有大量细菌会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
是血液的温度、酸碱度改变对血糖的影响。
所以,我们用同一滴血液多次检测血糖,永远也不会有一样的血糖值。误区4.反复挤压
许多糖友因为害怕疼痛,采血针扎得不深,检测血糖时血液不够,就反复挤压,最后检测血糖不准确。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一是血液不够,不能充分与试纸上的化学试剂起反应,导致监测血糖过低;
二是反复挤压,大量组织液被挤出,血液被稀释而监测血糖过低。纠正的方法是穿剌时深度要达到5毫米,要形成一个小血球,保证监测血液足够。避免反复挤压,防止组织液影响血糖监测。总结:
总之,监测血糖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把控制糖尿病当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监测血糖就是打赢战争必不可少的敌情侦查。
正确的监测血糖很重要,同时能得到准确的血糖数据,正确的校正自己的血糖仪更关键。
我们不能纠结每次血糖监测的变化,而是要看每天血糖变化的曲线,更重要的是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只有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才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主任医师
甘肃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副主任医师
福州市中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河北省中医院 内分泌科糖尿病科
黑龙江省中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青岛市海慈医院 中医内分泌糖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