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检查诊断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检查诊断

不同年龄阶段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大不同,看你的方案对吗

举报/反馈
2018-05-25 01:01:01糖友网

  糖尿病治疗需要个体化,老年人、青少年、妊娠期这三个时期的糖尿病各有其特点,治疗方案各不同。 老年糖尿病

  老年人的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其特点:

  对疾病的反应能力差,症状不明显,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主动看病的不多;

  活动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没法去医院就诊;

  其他基础疾病多,合并慢性疾病多,服药太多,常导致药物的漏服、误服;

  听力、视力、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对于防治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的驾驭能力不足,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不够;

  感觉功能下降,尤其是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对口渴不敏感,每天饮水量不足,如果同时有其他原因导致呕吐腹泻及进食少,或使用利尿剂、或误补葡萄糖液等因素,可发生严重脱水或血糖明显升高,导致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

  因病程长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对低血糖感觉不敏感,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昏迷。

  对策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适度放宽,用药应尽量简单,以口服降血糖治疗为主,同时尽量避免使用长效口服降血糖药物或使用长效胰岛素,防止低血糖发生,减少药物副作用。

  使用专门的服药盒将每餐的药物分开放置,按服药时间摆放药物,防止药物误服及漏服。

  老年糖尿病病友要知道饮水的重要性,鼓励和督促多饮水。

  不要进食甜食及含糖饮料,因其他疾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时,一定要告之医生自己有糖尿病。

  不要随意更改降血糖方案或自行停用降血糖药物。

  在应激情况下,如血糖控制不佳,要及时去医院调整降血糖方案。

  对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病友,首选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或选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儿童、青少年期糖尿病

  儿童、青少年期糖尿病者的特点: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以1型为主,约占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90%,但目前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对胰岛素治疗敏感,易发生低血糖;

  患病年龄小、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年龄段对营养要求不一样;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饮食不规律;

  患病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常存在自卑感,对调整血糖的治疗方案依从性差;

  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尚未健全,多数口服药物不适合青少年使用。

  对策

  均衡膳食,保证足够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

  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烹调以清淡为主。

  饮食应适当放宽,保证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最好是一日三次主餐和三次加餐。

  青少年活动量大,应适当控制,防止发生运动后酮症或低血糖。

  同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加强科普宣传,争取患病青少年积极配合治疗,组织患糖尿病的青少年参加一些如夏令营等糖尿病友集体活动,必要时请心理师进行心理疏导,战胜自卑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青少年糖尿病不宜口服药物治疗,宜选择胰岛素治疗为主,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可以用二甲双胍治疗;

  当患病青少年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时,最好选择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的方案,以保证血糖平稳,避免并发症发生。

  监测血糖,根据血糖调整治疗方案。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控制目标:12岁之前餐前血糖5.6~10mmol/L,睡前或夜间6~11.1mmol/L,HbA1c<8.0;13岁~19岁餐前血糖5.0~7.2mmol/L,睡前或夜间5.0~8.3mmol/L,HbA1c<7.5。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特点:

  糖尿病合并妊娠时血糖水平波动较大,血糖较难控制,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波动相对较轻,血糖容易控制,多数患者可通过严格的饮食计划和运动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仅部分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妊娠期间既要控制好血糖,防止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的伤害,如母亲发展为2型糖尿病、胎儿在宫内发育异常、新生儿畸形、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增加等;

  适当加强营养,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运动治疗对妊娠糖尿病需要慎重,要求选择适合运动方式;

  血糖以餐后升高为主,易发生低血糖,需要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

  口服降血糖药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存在风险,治疗以胰岛素为主。

  对策

  孕期适当控制饮食,合理搭配各种营养,保证孕期营养均衡,饮食控制标准:既能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

  实行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

  适当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对与体重增长幅度大的孕妇可适当提高运动量,尽量控制体重的增长在与孕期相应范围内。

  孕期使用速效人胰岛素控制血糖,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是安全的,如果空腹血糖高,可以使用地特胰岛素治疗。

  严密监测血糖,控制目标: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避免低血糖发生。

  作者:向建平主任医师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学术带头人

  湖南省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长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