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澳青少年1型糖尿病明显增加

  在10至14岁的青少年当中,每天至少有两人被诊断出患有1型糖尿病。不容忽视的是,这类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抑郁症。19岁的加雷斯.埃尔德沙6岁时就被发现患有1型糖尿病。更糟的是,最近这几年,加雷斯还患上了抑症症。

  澳大利亚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协会的医生迈克.威尔森说,除了生理上的不适外,糖尿病还经常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据悉,在澳大利亚被诊断出患有临床焦虑症的糖尿病患者当中,青少年患者占10%,成年患者占25%。

  调查还发现,社会上很多人至今还不知道1型糖尿病的真正成因,而且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1型糖尿病和饮食及生活方式无关。威尔森说,有一半以上的接受调查者认为,他们感觉孩子患上1型糖尿病是他们的错误,以为是让孩子吃了垃圾食品所致,但事实并不是这样。1型糖尿病的成因与免疫和遗传有关;而通常只有岁数大的、体重超标的以及运动少的人才容易患2型糖尿病。

(实习编辑:朱文斌)

2008-08-18 00:50:00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病因可能包括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胰岛素缺乏和环境因素。由于两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也有所区别。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1.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的组织、器官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无法正常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从而引发高血糖。建议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天主食中粗粮可占三分之一左右,多吃蔬菜,如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 2.遗传 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一种特征,可能导致某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如果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糖尿病,则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如每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3.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可能诱发胰岛炎,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这会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可用于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通常整粒用温水送服,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并遵循医嘱使用。 4.胰岛素缺乏 胰岛素缺乏可能是由于胰腺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使得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治疗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例如使用短效或长效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 5.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加速其衰竭,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建议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天瘦肉不超过100克,鱼类100-150克。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邹燕敦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1型糖尿病是几型超敏反应
1型糖尿病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性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不同的类型。Ⅳ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一般在接触抗原后24至72小时出现,与抗体和补体无关,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1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Ⅳ型超敏反应密切相关。在1型糖尿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胰岛β细胞识别为外来抗原,并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另外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识别并结合胰岛β细胞表面的抗原,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 1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劳等。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水平升高,患者会出现频繁排尿以排出多余的糖分,同时感到极度口渴。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减轻和疲乏无力。 诊断1型糖尿病通常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胰岛素水平测定。此外,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C-肽测定,以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1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注射胰岛素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短效胰岛素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可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一般在餐前注射,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患者需按医嘱使用胰岛素笔或其他注射器将胰岛素注入皮下,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应定期测量血糖值,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确保血糖稳定。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是什么
1型糖尿病一般是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不同、好发人群不同、临床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等。 1、发病原因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体内血糖水平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2、好发人群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而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 3、临床症状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体重肥胖等症状。 4、治疗方式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预后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预后较差。而2型糖尿病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预后较差。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避免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