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打胰岛素不会上瘾,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注射胰岛素真的会上瘾吗?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源头讲起。

  细胞像一个小家庭,靠“细胞膜”与外界隔离开,以维持人体内部的稳定和各器官功能的发挥。几十万亿个“细胞家庭”组成了人体这个“大社会”。葡萄糖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摄入的淀粉类食物经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进入血液,变成我们可以测到的“血糖”。

  由于细胞膜的阻挡,葡萄糖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的许多特殊的“门”才能进入细胞,平时这些“门”大多是关闭的,而胰岛素作为唯一开启这些“门”的钥匙。进食以后,血糖升高,胰岛立即分泌大量的胰岛素,细胞膜上的“门”全都打开,使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可以快速地进入细胞内。

  在平时,胰腺只分泌少量的胰岛素,细胞膜上只有少数的“门”处于开启状态,让血糖维持在稳定的正常范围内。如果胰腺产生的“钥匙”不足,不能打开足够的“门”,就会发生1型糖尿病;如果细胞膜上的“门”数量减少或者出现故障,不能打开,就会发生2型糖尿病。

  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可以延缓糖尿病并发症。但是,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是“激素”,一经注射就会像毒品一样上瘾,长此以往,就会对胰岛素产生“依赖”。

  患者对胰岛素的恐惧感,使得他们对注射胰岛素的态度也是能拖则拖,宁愿吃四五种降糖药也不愿注射胰岛素,结果不仅血糖控制不好,肝肾也因此发生损害。如果这时候才开始注射打胰岛素,对自身脏器的保护作用已大大减少;即使此时用上胰岛素也不能在短期内消除对肝肾的损害,更让人产生胰岛素会上瘾的误解。

  瘾头是如何消除的

  在实际诊疗中,糖尿病医师会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要进行胰岛功能评估,如果胰岛功能已经衰竭或是有了衰竭的趋势,则会建议胰岛素治疗。

  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以减轻自身胰岛负担,有助于胰岛功能的修复和恢复。而对于某些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也可在使用一个阶段后逐步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

  再者,胰岛素本来就是人体内存在的内分泌激素,只不过糖尿病患者的分泌量远远小于正常人,需要找“外援”而已。早期使用胰岛素,不仅保护了自身的重要脏器,延缓慢性并发症,而且还避免了胰岛素所谓的“瘾头”。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岛素的剂型、给药方式和给药途径都有了长足发展。目前胰岛素有超短效、短效、中效和长效剂型,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一天注射4次、3次、2次和1次,可以单独使用、放入胰岛素泵中或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除了皮下注射外,口服的、雾化吸入的、皮下埋植的胰岛素也在研发之中。未来胰岛素的使用将会越来越方便,灵活机动,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量身定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2017-12-07 04:58:33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口炎清颗粒是开水冲服吗
口炎清颗粒通常是通过开水冲服的方式服用。正确的冲服方式对于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口炎清颗粒由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甘草等多种中药材经现代工艺制成。这些中药成分在开水的高温作用下,能够加速崩解与溶解。例如,其中的多糖类、苷类等有效成分,在开水冲泡时,能更快速地从药物颗粒中脱离,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易于人体吸收的溶液状态。相比其他温度的水,开水能最大程度促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释放,从而为后续被胃肠道吸收、发挥药效奠定良好基础。若冲服水温过低,药物可能无法充分溶解,部分有效成分难以释放,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发挥。从药物稳定性来看,开水冲服能保证口炎清颗粒在溶解过程中,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该颗粒剂中的成分在适宜的温度(开水温度)下,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够有序进行,不会因温度过低导致溶解不充分。此外,开水本身经过煮沸消毒,可减少因水质问题引入细菌、微生物等杂质,降低在冲服过程中药物被污染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用药。若采用未经煮沸的生水冲服,生水中的微生物可能与药物成分发生不良作用,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在服用口炎清颗粒时,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适量开水冲服。一般加入150-200毫升的开水,搅拌均匀,待水温适宜后(一般冷却至40℃-50℃)服用,避免烫伤口腔及食管黏膜。若在用药期间,口腔炎、咽炎等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