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大众对用胰岛素的一些认识误区

  听到胰岛素这个词时,很多人出现在脑海中的往往是巨大的针头,或是胰岛素使用者最担心的低血糖现象。这也导致,临床上很多人因为惧怕不敢使用胰岛素。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近日刊文,对用胰岛素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了总结。

  误区1:糖尿病患者总是需要胰岛素。

  不一定。1型糖尿病患者(约占到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10%)确实需要胰岛素来控制病情,而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则可能不需要用。

  误区2:使用胰岛素意味着病人控糖失败了。

  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糖尿病临床试验部门主任吉尔·克兰德尔博士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很多患者严格遵循饮食、锻炼和减轻体重的控糖方案,但仍然需要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会使用胰岛素,但医学界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失败。

  误区3:注射胰岛素会感到疼痛。

  克兰德尔博士说:“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如今使用的小巧细致的针头会让胰岛素注射接近无痛状态。”实际上,大部分病人会觉得用于测量血糖水平的手指刺痛,其痛感要强于胰岛素注射。此外,注射胰岛素并不需要大针头注射器。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笔式注射器,允许病人对胰岛素的剂量进行控制,选择一个细小的针头通常不会有强烈的痛感。

  误区4:胰岛素会造成危险的低血糖。

  有这种可能性,但并不一定。2型糖尿病患者比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低血糖的风险要低些。长时间发作的低血糖会导致意识丧失或昏迷。然而,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能很容易地识别出这种症状,包括焦虑、双手颤抖、出汗和有吃东西的欲望。此时,吃一点糖或喝杯果汁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的症状。

  误区5:胰岛素得一直使用下去。

  不一定。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暂时性地需要胰岛素,如怀孕期间患上了糖尿病。而有些成功减重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发现他们不再需要胰岛素了。是否需要胰岛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糖尿病对胰腺的胰岛素生成细胞造成了多大程度的损害。

  误区6:注射胰岛素的过程很艰难。

  注射胰岛素时需要笨重而明显的医学器械和难以操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如今,胰岛素可以制成笔式注射器的形式,便于随身携带,也无需冷藏,通常每日只需注射一次,比原来方便多了。

  误区7:口服药物的效果要优于胰岛素。

  目前,使用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相当不错。很多患者通过口服降糖药控糖多年,药效安全,如二甲双胍等。然而,口服药物并不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克兰德尔说:“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自身胰腺功能不能合成胰岛素,只有选择外源性胰岛素。对于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基础胰岛素,也能有效控制血糖及减少并发症。”

  误区8:注射胰岛素会成瘾。

  绝无可能。从严格意义上讲,胰岛素并不是化学药物,而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事实上,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如果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也就无以维系。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至于有些糖尿病人用上胰岛素以后停不下来,完全是病情所需,而绝非是胰岛素成瘾。

  误区9:2型糖尿病患者无法生成胰岛素。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实际上可能会生成高于正常水平的胰岛素,这种疾病被称为高胰岛素血症。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这种疾病是人体丧失了对胰岛素这种激素做出正常反应的能力。注射胰岛素有助于克服胰岛素抵抗,而且它可以替代胰岛素的天然生成过程,而这一自然过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

  误区10:注射胰岛素意味着糖尿病的病情严重了。

  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无论患者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这个疾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即在患病初期,病人会没什么感觉;而实际上,长期高血糖会对身体产生严重毒害作用,损伤心脏、肾脏、眼睛和神经等重要脏器。及早接受胰岛素治疗还能避免并发症发作,让口服药物更好地起效,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

  误区11:使用胰岛素需要每日注射多次。

  不全是。患者可以尝试每日注射一次的长效胰岛素,可提供24小时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如果病人的餐后血糖水平仍然太高,这时候就需要在每餐之前就注射胰岛素了。

2014-05-09 01:33:38浏览10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多考虑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肝胆湿热、胃阴不足、肝气犯胃等原因引起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 患者如果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可以增强体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情志不畅 若是长期情绪抑郁,可能会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邪气淤积在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可能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口苦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丸、龙胆泻肝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 4、胃阴不足 若是长期饮食不节或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胃阴不足,使胃失去阴液濡养,胆汁上泛,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胃脘疼痛、呃逆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5、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是指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可能与情志因素、病邪侵扰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