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增加心血管风险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障碍或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的,显著高血糖的症状包括有多尿、烦渴、多食、体重下降。高血糖有两种情况:一为餐后高血糖,指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血糖超越正常范围;另一为食物消化吸收完毕后的基础血糖高于正常,一般指空腹血糖。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2型糖尿病是与进餐相关的疾病,餐后胰岛素分泌模式的异常,导致餐后高血糖,引发2型糖尿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越来越高,由此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其冠心病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普通人群的2~4倍。

   1、餐后高血糖是引起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而糖化血红蛋白又是反映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2、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最先出现、最易发现的具有危害性的临床现象,其过程隐袭,应尽早发现。同时也越来越明确餐后高血糖在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待别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3、餐后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并引起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其机理是葡萄糖毒性作用所造成的。有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约增加11%,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导致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指标。有资料显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联中总是非空腹血糖比空腹血糖要好。

  4、文献报道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较好地反映2糖尿病的全部血糖控制,因此,临床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更为重视餐后高血糖的监测,强化对餐后高血糖的控制,阻止相延续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5、餐后高血糖比空腹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关系更密切,更易引起全身大血管、微血管、肌肉、脂肪以及胰岛β细胞等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导致一系列慢性并发症的早期发生。主要原因在于餐后状态覆盖了一天中的一半时间,起病隐匿,大约有2/3的患者临床症状,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发现已经并发了许多慢性并发症。

  餐后高血糖控制难

   2型搪尿病患者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延迟,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两餐之间胰岛素的分泌不能恢复到基础水平,导致餐后高血糖。这种餐时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是引起葡萄糖耐量低减及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餐后高血糖较空腹高血糖更易增加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积极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又一重点,而饮食疗法、磺脲类药或胰岛素,确实能降低空腹血糖,但却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波动,这表明控制餐后高血糖要比控制空腹或餐前血糖更难。

   综合上述,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和内分泌科临床医师的重要任务。

2012-12-03 02:57:5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抗糖原199高是什么意思
抗糖原199是指糖类抗原CA199,通常是用于检测寡糖类肿瘤,正常范围值小于37U/mL,如果出现大于正常值,一般是属于指标异常,是偏高的现象,可能是提示身体有某些部位有疾病发生或病变,比如胆管炎、胰腺炎、急性肝炎,需要根据不同原因进行治疗。 1、胆管炎 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胆管炎的患者做血清检查糖类抗原CA199,可能会出现升高的现象,有可能是患者长期的不良生活饮食造成的,比如食用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或长期熬夜等,导致体质下降,从而诱发胆管炎,通常表现为腹胀、上腹疼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消炎利胆软胶囊、复方胆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胰腺炎 糖类抗原CA199偏高一般与胰腺炎有关,通常与患者长期饮酒、抽烟或暴饮暴食等,大量食物进入身体后导致胰腺不能正常分泌物质分解,从而诱发胰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需遵医嘱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也是导致糖类抗原CA199偏高的因素之一,一般是由于患者可能食用过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热、眼睛发黄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伐昔洛韦片、甘草酸二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糖类抗原CA199偏高的原因有多种,如肝硬化、肝癌等,建议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诊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