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友:小心骨质疏松!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和机制复杂,为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一般认为除与性别、年龄、体质、重量、种族及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糖尿病病情轻重、遗传因素、骨代谢调节等因素有关。

  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紊乱

  糖尿病对钙磷代谢的影响已被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有人观察到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骨基质及骨矿物质代谢紊乱有关,其发病机制有:①高血糖时渗透性利尿作用及糖尿病并发肾小管吸收功能障碍,使大量钙、磷、镁离子排出体外而出现低钙、低镁血症,使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②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及并发糖尿病肾病,可影响维生素D代谢,使钙吸收减少,进而影响骨代谢。

  胰岛素缺乏

  胰岛素缺乏是糖尿病性骨疏松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当胰岛素不足时,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被消耗,致使骨基质减少。②胰岛素缺乏时,可通过骨钙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使成骨细胞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引起骨质疏松。③当胰岛素缺乏时,环磷酸腺苷生成增多,促进骨的吸收,骨量丢失。

  高血糖

  短时高血糖可以调控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刺激成骨细胞增生。而长期高血糖可使骨胶原纤维发生糖基化,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骨胶原纤维一方面可引起成骨作用明显降低。另一方面还可加速骨的吸收,最终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其他机制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及其受体基因、性激素受体基因、细胞因子基因。但各研究结论不一,无统一定论。

  深信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研究手段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骨代谢过程的奥妙之处将被破解。

  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略有不同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与1型糖尿病略有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肥胖,血清骨保护素及瘦素水平增高,而这三者水平均与骨量成正相关。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疾病早期机体代偿反应的结果,在临床上发现,几乎所有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均显著降低。

  此外,糖尿病男性睾酮及女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更是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机制。糖尿病患者由于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导致骨基质合成减少,骨密度含量减少,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生,这是骨质疏松症中一个常见而重要的原因。

  哪些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年龄:绝经妇女和65岁以上者为高危人群;

  遗传: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易患;

  饮食:长期低钙饮食,营养缺乏;

  消瘦:体重指数低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

  激素水平:过早闭经或卵巢切除致雌激素下降者;

  生活方式:酗酒、大量吸烟、长期饮咖啡、浓茶等;

  药物: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巴比妥、肝素等;

  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肝病;

  失重者:如宇航员、长期卧床者。

  (实习编辑:黄熙琳)

2008-02-27 00:44:00浏览1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肾炎和糖尿病肾病的区别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方式、预后、好发人群等。 1、发病原因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之一。 2、症状 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还会伴有全身乏力、酸痛、体重下降等症状。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排尿异常、尿液改变、高血压等症状,还会伴有全身水肿、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3、治疗方式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降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服用卡托普利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肾脏微循环。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可以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4、预后 糖尿病肾病如果能够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一般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且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肾衰竭,预后通常较差。而糖尿病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引起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患者需要通过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 5、好发人群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20-50岁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而糖尿病肾病则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的情况,同时还要注意监测尿量,观察尿液的变化,了解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尿检有隐血是糖尿病肾病吗
一般情况下,尿检有隐血可能是糖尿病肾病,也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结石、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导致的,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可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肾结石肾结石是由于晶体物质异常聚积在肾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不适症状,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吲哚美辛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4、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由于肾小球损伤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5、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指病原体侵犯肾盂以及肾实质引起的疾病,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尿痛、尿道灼烧感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