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你知道“糖尿病肝损害”吗?

  哪些是常见的糖尿病相关性肝损伤

  1.糖尿病发生的非特异性肝酶学异常。因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可累及机体各脏器缺血缺氧,肝脏也不例外,缺血可引起肝细胞内二氧化碳蓄积、酸中毒、氧供减少、氧消耗增加,使肝脏转氨酶活性增加,胆红素代谢紊乱,重者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尤其是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肝脏损害。

  2.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更为密切。糖尿病患者有21%~78%伴有脂肪肝。在引起脂肪肝的所有病因中,糖尿病占第三位,仅次于肥胖与饮酒。常见临床表现有乏力、肝肿大,肝区不适和触痛,25%左右有脾肿大,但腹水罕见。肝功能酶学指标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一般正常,除非发生明显的脂肪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3.糖尿病患者易患病毒性肝炎。患病率约为正常人的2~4倍。其原因可能是:①糖尿病患者常需注射胰岛素和监测血糖,这大大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②糖尿病患者对病毒的易感性增强;有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的4倍,所以有人认为糖尿病是低发地区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4.其他: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继发于胆管感染的肝脏损害等。

  糖尿病合并肝损害时的临床特点

  结合临床观察及文献报道可以发现:(1)有关肝损伤的临床症状轻微、不典型,最常见症状为糖尿病及肝损害共同存在的症状,消瘦、乏力,有部分患者由多食易饥,并发肝损害后转为厌食,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2)体征少,一般无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肝病容等,发生肝硬化时才有这些体征,而且肝质地较硬,可有或无触痛;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9%肝肿大,未控制者60%肝肿大,在酮症时为100%;(3)肝损害表现为胆红素、肝酶升高及白蛋白下降,但大多数均为轻度异常,仅少数明显异常;(4)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

  糖尿病合并肝酶异常或脂肪肝时应采取综合治疗

  1.基础治疗:①改变生活方式,如调节饮食、适当运动、禁酒、戒烟;在糖尿病饮食控制范围内积极进食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②控制原发基础疾病和伴随疾病;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纠正肠道菌群紊乱;③积极控制血糖对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尤为重要。由于多数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如果患者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或肝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应谨慎或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口服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此时需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经保肝治疗使肝功能恢复后,再考虑使用这些口服降糖药物。

  2.保肝药物辅助治疗:旨在防治肝内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以阻止慢性肝病进展。一般选用1~2种保肝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或用至转氨酶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脂肪肝消退为止。原则上不用五味子类降酶药物,以防掩盖病情。初步临床试验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必需磷脂)、水飞蓟素、β-甜菜碱、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可使患者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并能减轻肝组织病变。

  3.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肝酶异常或脂肪肝涉及中医“消渴病”、“胁痛”、“积聚”、“黄疸”、“痞满”、“呃逆”等范畴,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不畅、过度肥胖等。由于精神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致血瘀阻滞肝络;过食膏粱厚味,或肝气侮脾,或久坐气消,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聚湿生痰,郁久化热;瘀血、湿热、痰湿搏结于肝络致病。

  (实习编辑:黄熙琳)

2008-02-20 00:05:00浏览123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玉婷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乳腺癌伴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乳腺癌伴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包括影响疾病恢复、导致身体消瘦、增加治疗难度、内分泌紊乱、增加癌细胞转移的概率等。1、影响疾病恢复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有可能会使体内的血糖浓度有所升高,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恢复时间,也有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患者可以多休息进行放松缓解,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降血糖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卡波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2、导致身体消瘦上述情况还会导致患者的身体消耗过多,容易出现身体消瘦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改善消瘦的情况。3、增加治疗难度由于乳腺癌伴糖尿病的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比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可能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受到损伤,从而增加治疗难度。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4、内分泌紊乱上述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内分泌紊乱,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米非司酮、地屈孕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5、增加癌细胞转移的概率上述情况还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紊乱,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会出现癌细胞转移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放射疗法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通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或者是静脉腔内激光灼闭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等,有助于症状的改善。如有不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乳果糖口服液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乳果糖口服液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乳果糖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乳果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出现便秘症状,可以服用乳果糖口服液进行治疗。乳果糖口服液可以起到通便作用,缓解便秘症状,而且乳果糖口服液在肠道内一般不会被吸收,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不会对糖尿病患者产生太大不良影响。其功效作用、服用方法、禁忌等介绍如下。 1、功效作用 乳果糖口服液主要用于缓解便秘,治疗和预防肝昏迷。乳果糖口服液口服后不被人体吸收,到达结肠后可被细菌直接分解为乳酸,刺激结肠局部渗出,从而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促进粪便排泄。此外,乳酸还能抑制结肠对氨的吸收,有效降低血氨,从而减少内毒素的蓄积和吸收,使患者血氨恢复正常。 2、服用方法 患者一般空腹服用为主,可以使药物能够均匀分布在肠腔表面。此外,服药时不易喝太多水,以免稀释药物的浓度,降低治疗效果。乳果糖口服溶液对于不同的人群,其用药剂量不同,每日剂量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节,一般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用药即可。 3、禁忌 半乳糖血症、肠梗阻、急腹痛及与其他导泻剂同时使用的患者需慎用;对乳果糖及其成分过敏者禁用。此外,若部分患者服用剂量过大,出现腹泻、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杨锐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糖尿病乳酸高怎么处理
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高的情况,可以通过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吸氧治疗、补液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 1、休息 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高的情况,可能是过度劳累引起的,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2、饮食调理 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应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提倡高膳食纤维饮食,多采用清蒸、水煮、炖等烹调方式制作食物。烹调时仅放少量的植物油,不食用油煎或油炸的食物。 3、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糖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从而使症状得到缓解。 4、吸氧治疗 如果患者乳酸持续升高,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呼吸,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吸氧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免病情持续发展,影响正常的生活。 5、补液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高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容易引起脱水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进行补液治疗,以免引起休克的情况。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二甲双胍乳酸酸中毒症状
二甲双胍乳酸中毒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处理。1、神经系统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降糖药物,可以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由于该药物有乳酸中毒的不良反应,所以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嗜睡、乏力等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比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2、消化系统由于药物进入身体后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从而引起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喝水的方式促进药物代谢,从而减轻药物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的刺激。3、心血管系统二甲双胍类药物可能会扩张机体的血管,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遵医嘱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等溶液促排尿,加速乳酸从体内排出。同时配合医生通过吸氧的方式改善缺氧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全身症状,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私自盲目用药引起身体不适现象。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