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并发症的10个警示症状

  糖尿病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终身的疾病,它带来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一、 疲乏无力: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故有严重疲乏无力。

  二、 血压上升:血糖上升,则血容量增多,出现血压高。

  三、 周身发胀: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四、 头痛头晕:两种情况易发生头痛头晕:血压高和低血糖

  五、 皮肤脱屑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

  六、 皮肤变色:双足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显示足部缺血。严重足部缺血是足部发生肢端坏疽的信号。

  七、 视物不清: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而视物件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白内障

  八、 口渴、咽干: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有些人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 但无口渴症状。

  九、 腹胀便秘:可能是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

  十、 双足麻木: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责任编辑:张蓝飞)

2011-09-07 14:25:00浏览12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何志晖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白带水样发黄,外阴瘙痒是什么病
白带水样发黄,外阴瘙痒可能是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外阴炎外阴炎是由于病原体感染、不良刺激等因素引起的外阴皮肤或黏膜炎症。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出现白带水样发黄、外阴瘙痒等不适症状,同时可伴有外阴皮肤增厚、溃疡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克霉唑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2、阴道炎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阴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引起的。由于阴道炎症刺激,患者可出现白带水样发黄、外阴瘙痒等症状,同时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3、宫颈炎宫颈炎主要是由于细菌上行感染、性生活不良等因素引起的子宫颈发生炎症反应。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出现白带水样发黄、外阴瘙痒等症状,同时可伴有性交疼痛、阴道异常出血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片、克拉霉素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宫颈息肉等疾病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糖尿病中医治疗
糖尿病中医治疗可采用推拿按摩、耳穴压豆、中药足浴、中医食疗、中药调理等方法。 1.推拿按摩 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如太溪穴、三阴交穴等,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摩 3 - 5 分钟。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耳穴压豆 选取耳部特定穴位,如胰胆、内分泌、神门、肾等,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物质贴敷在穴位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建议每天自行按压耳穴 3 - 5 次,每次每个穴位按压 1 - 2 分钟。此方法可辅助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缓解糖尿病症状。 3.中药足浴 使用艾叶、红花、鸡血藤、桑枝等中药煎汤后泡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下肢麻木等症状。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20 - 30 分钟为宜,调节水温至 40 - 45℃,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4.中医食疗 通过合理搭配饮食,辅助治疗糖尿病。如每天吃一小碗山药粥、枸杞炖鸡等,既满足营养需求又有利于控制血糖。但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糖果、炸鸡等。 5.中药调理 糖尿病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逍遥丸等具有中成药进行调理,这些药物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其中逍遥丸建议饭前用温水送服,具体剂量需要遵医嘱。 糖尿病患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同时,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林玉洁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一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有哪些
一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按摩、运动疗法、拔罐以及中药汤剂。若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1.饮食控制 对于一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建议遵循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并注意定时定量进食。例如,可以选择燕麦粥作为早餐,搭配适量的瘦肉和蔬菜。 2.按摩 在中医中,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状况。针对一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足三里穴进行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此外,还可以配合按摩内关穴,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3.运动疗法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推荐一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每周至少进行3-4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4.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负压作用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在一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中,常选用脾俞、肾俞等穴位进行拔罐,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但需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 5.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一型糖尿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具体的方剂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常见的包括玉液汤、人参石膏汤等,可以每日按医嘱饭后服用。 除了上述治疗措施外,一型糖尿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病情稳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