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寒冬关键——糖友要吃饱穿暖

  天气骤然变冷,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更容易加重,引起血糖、血压升高,从而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主任曾龙译指出:冬季糖尿病患者最易引发的是神经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尤其要“吃得好,穿得暖”。

  神经病变最易发生

  冬季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由缺血造成,天冷皮肤血管收缩,影响了血液循环。此外,冬季气候干燥,由于体内水份缺失,血粘度升高,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这时血管容易出现病变,从而引发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心脑血管病变。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主任曾龙译指出,冬季糖尿病患者最易引发的是神经病变。有研究表明,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也是糖尿病最常见、最复杂、最容易忽视的并发症。患上周围神经病变,人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会有所减慢,就像戴上了手套、脚套般,冷、热、痛等神经刺激就像隔靴搔痒,严重的即使受伤了也毫知觉,这使得患者缺乏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很容易受伤。曾龙译主任说道,很多患者冬天喜欢用热水袋取暖,但感觉不到冷热,常常烫伤自己。如果身边有人,事先请他们仔细试温,避免他们受到外界伤害。还有一个患者,用指甲刀时把脚给剪破了,当时没留意,也没感觉到疼,等他发现时,整个脚趾都发黑了,最不得不截肢。还有的人会感觉异常,比如四肢麻木,有刺痛感、灼热感等。

  寒冷天还可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又易引起脑血管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堵塞或破裂。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根据国外2254例脑血管病例分析,糖尿病患者占20%~30%。

  保暖食是自我保健第一步

  曾主任指出,冬季即将来临,首先,糖尿病人应该做好保暖准备,寒冷可使体内的激素变化增加,致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出血心肌梗塞等较严重并发症,故要注意按气候的变化添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糖尿病容易诱发足部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要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不能冻伤;选择鞋子时,要选择软硬适度的,避免过紧、过硬;袜子也要选择宽松的棉质袜,如果足部流血受伤,穿浅色袜子更易发现。另外,患者尽量不要用热水袋,以免烫伤。

  曾主任表示,冬季糖尿病患者运动较少,所以在饮食上更应该严格控制,避免吃得太多,也不能随意滋补,最好咨询中医,通过中药调理适当给予营养。不过,糖尿病患者可养成冬季多喝汤的习惯,如鸡汤、排骨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质,可溶性高,易于吸收,可以有效增强抵抗力。体育锻炼的话,可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锻炼。

  坚持寻医问诊勿乱自治

  天气凉了,很多人开始用热水脚,网上也有很多推荐给糖尿病患者的泡脚保暖的中药方。曾主任建议,糖尿病患者用热水泡脚,一定要控制好水温。40摄氏度以下的水温比较合适。“脚麻木便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脚麻木,患者很难对烫脚的水温做出正确的掌握,稍不注意会导致烫伤。并且,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循环较差,所以脚部伤口愈合能力差,极易发展成坏疽。”

  糖尿病患者想要过好冬季,还是得坚持治疗,每日1次或数次血糖、尿糖检查,定期做血管彩超。平日,患者可以多注意自己的手脚,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足部受伤,如发红发黑、变干燥也许是缺血引起,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张蓝飞)

(实习编辑:乌英)

2011-04-29 02:03:00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心脾两虚吃归脾丸上火怎么办
心脾两虚吃归脾丸上火,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治疗。1、一般治疗归脾丸属于一种中成药,是由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通常用于改善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服用归脾丸后出现上火症状,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停止用药,并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同时,患者应多喝温水,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的恢复。2、物理治疗如果服用归脾丸后出现上火症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可以选择心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上火引起的不适症状。3、药物治疗如果上火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丸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按摩、刮痧等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服用归脾丸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治疗。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脾胃虚弱、上火吃什么中成药
通常情况下,脾胃虚弱、上火可以吃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黄连清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盲目服用。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补脾胃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便溏等症状。2.香砂养胃丸:该药物主要成分有木香、陈皮、半夏曲以及党参等中药制成,具有温中和胃的作用,对于改善脾胃虚寒所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者是腹胀腹泻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3.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一种中成药制剂,药品类型为扶正剂,通常是由干姜、甘草、大枣以及制附子等药材组成的,具有温阳祛湿、益气健脾的功效与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手足不温等症状。4.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属于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人参、麸炒枳实、山楂、六神曲、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等,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饮食不化、嗳腐吞酸、消化不良等症状。5.黄连清胃丸:黄连清胃丸的主要成分是人工牛黄、栀子、玄参、地黄、牡丹皮、黄芩、石膏、冰片等,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凉血降火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心烦口渴、牙龈肿痛、咽喉疼痛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擅自服药或增减剂量,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脾胃虚弱上火严重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辨证下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脾胃虚寒又容易上火怎么调理
脾胃虚寒又容易上火一般可以通过规律饮食、适当运动、生活护理、药物治疗、艾灸疗法调理。1、规律饮食脾胃虚寒又容易上火可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原因所引起,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需要避免食用寒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烧烤等。这样对脾胃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还可以预防上火。2、适当运动如果患者平时缺乏运动,导致抵抗力低下,则会产生脾胃虚寒又容易上火的情况。患者需要在平时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做一些如打太极、慢跑等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血液的循环,可以使脾胃功能逐渐恢复且增强。3、生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受风。还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阴暗、潮湿的环境对恢复造成影响。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不适症状。4、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一些健脾养胃的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以及山楂丸等药物,容易上火的患者可以吃牛黄解毒丸、三黄片和黄连上清丸等药物降火。5、艾灸疗法若通过以上方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患者可以到正规医院接受中医艾灸的方式进行处理,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也能够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除以上方法外,也可以通过艾叶泡脚来调理,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更快地将体内的虚火和寒气排出体外。建议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吃得过饱,尽量少食多餐,以免加重病情。平时还应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不良情绪,以免影响疾病的恢复。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中医为什么说吃鱼是上火的
大部分鱼肉都会生热,鱼肉属于温性食物,在中医角度上分析,对于阴虚内热之人食用鱼肉都会引起上火的症状出现,一般建议阴虚内热的人不要食用。容易引起上火的鱼有带鱼、鲢鱼、鳝鱼等,这些鱼吃多了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 1、带鱼 带鱼是温性食物,过多食用容易引起上火。出现上火的症状后,可以通过口服清热、解毒、凉血的药物进行改善,如穿心莲片、牛黄解毒片等。还应做到忌辛辣刺激、海鲜、烧烤类食物,饮食清淡。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青菜水果,比如苹果,香蕉等进行调节,并且应当注意多喝水。 2、鲢鱼 鲢鱼味甘,性温。能补脾益气,暖胃,过多食用会上火。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既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它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干脆易脱落等症均有改善疗效。吃鲢鱼上火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大蒜等,并且注意清淡饮食,多样化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有效地减少上火的症状,临床上火一般表现为口腔溃疡,口角炎等,常用的药物有蒲地蓝、金银花、甘草等。 3、鳝鱼 虽然黄鳝营养丰富,具有保护视力的作用,但鳝鱼性温,吃多也容易上火。若本身上火的人,不宜吃黄鳝,黄鳝是一种偏燥的食物,上火的人吃了之后,容易加重体内的火气,出现大便干燥等症状。上火应多喝水,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促进肠蠕动以帮助消化。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