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糖过高,尿糖,葡萄糖耐量减低。本病除中西药物治疗外,合理控制食,选择适当的饮食疗法亦很重要,不容忽视。
肺胃阴虚: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小便多,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宜养阴清热,润燥止渴。可选用:
(1)五汁饮:雪梨汁、荸荠汁、麦冬汁、生藕汁、鲜芦根汁,和均调服。
(2)猪胰淡菜汤:猪胰1条,淡菜50克,先洗净淡菜,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放锅内煲汤,煮沸20分钟后,加入洗净切段猪胰同煮至熟透,加盐油、味精调味服食。
(3)苦瓜佐膳:按每餐鲜苦瓜100克,猪肉50克量做菜,每日3次服食。
(4)花粉生地粥:天花粉30克(鲜品60克),生地黄50克,大米100克,先将花粉、生地煎汁去渣,与大米同煮成粥服食,每日2次。
糖尿病(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具临床异质性的表现,并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征。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久病可发生眼、肾、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及神经、皮肤等组织的并发症。糖尿病导致韵病残、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顽症,它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共同构成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危险因素。
营养与糖尿病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和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两种紊乱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使机体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失去调控。目前对于糖尿病发病的营养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
1.能量: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美国国家糖尿病学会报告,轻、中、重度肥胖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5倍和10倍。肥胖者多有内分泌代谢紊乱,如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脂肪、肌肉以及肝细胞内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游离脂肪酸减少,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肥胖和糖尿病之间关系的基础。一般随着体重的下降,葡萄糖耐量可以得到改善,并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轻。
2.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主要代谢标志是高血糖,并可引起全身性的代谢紊乱。当一次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时,血清葡萄糖浓度迅速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平衡。多余的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储存或转化为脂肪储存。持续性摄入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使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则对胰岛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胰腺因过度刺激而出现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最终出现糖尿病。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不同,其餐后血糖升高的快慢及幅度也不同,其影响程度可用血糖指数(GI)来衡量。一般情况下,低GI的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反应小,可有效控制餐后胰岛素和血糖异常,有利于血糖浓度保持稳定。
(实习编辑: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