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破解化验单里的秘密

  下面就为新“糖友”们破解隐藏在化验单里的那些秘密。

  1.血糖(GLU):临床上所说的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的正常值为3.9~6.1mmoI/L;空腹血糖≥7.0mm01/L或餐后2小时血糖(P2hPG)≥11.1mmoI/L时可诊断为糖尿病;6.1~7.0mmoI/L为空腹血糖异常(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I/L为糖耐量异常(1GT),IFG和IGT是界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中间过渡阶段,这样的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

  2.尿糖(U-GLU):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8.9~10.0mmoI/L)时,肾小管将不能全部吸收回尿液中的葡萄糖,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十”号表示。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当患者有肾小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时,由于肾糖阈增高,患者尽管血糖很高,尿糖却往往阴性;再如,妊娠期妇女肾糖阈往往减低,尽管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阳性。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由于血糖受饮食、运动、药物的影响而波动,因此,测定一次血糖只能反映取血当时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时间血糖情况的全貌。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非酶促结合的产物,合成的速度与红细胞所处环境的糖浓度成正比。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半衰期是60天,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为4%~6%。

  4.糖化血清蛋白(GSP,果糖胺法):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非酶促结合产物,血清蛋白的半衰期短,因此糖化血清蛋白(GSP)仅反映检查前2周的血糖总体控制状况,正常值应为1.5~2.4mmoI/L。

(实习编辑:吴伟棋)

2007-11-19 08:40:00浏览10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