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友谨防低血糖搞夜间“突袭”

  天气寒冷,呆在暖和的被子里好好睡一觉是很舒服的事情,但糖尿病人需要注意:从临床上看,冬季是夜间低血糖的高发期。

  低血糖不容忽视

  低血糖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糖友谨防低血糖搞夜间“突袭”

  低血糖症的原因较多,岛素剂量或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忘记或推迟吃饭,运动量较平时大等均可引起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时,轻则有出汗、眩晕心慌、手抖、饥饿、乏力走不稳等症状;重则会失去定向能力,知觉丧失,昏迷。一些病史较长并伴有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还可能出现难以察觉的低血糖症,在无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意识丧失,临床上称为未察觉低血糖,这是非常危险的。

  低血糖为何冬季凌晨高发?

  寒冷的冬季身体能量需求增加,夜长昼短,糖尿病患者在食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如果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容易发生低血糖。

  造成夜间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吃得不够(摄入较少);二是动得太多;三是用药不当。晚餐后到第二天早餐这一段时间较长,如果晚餐进食较少,晚饭后运动量过多又没有补充食物,就可能出现低血糖。另外,肠功能不好,大便次数多,营养物质吸收不足或丢失较多,都会造成体内储备能量不足;接受药物治疗时,比如胰岛素的剂量和维持时间掌握得不太好,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在用药过量或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也比较容易出现低血糖。

  由于夜间低血糖往往在睡梦中,一般不会像白天那样感到出汗、肚子饿,而是表现为多梦噩梦,大声惊叫等。这种情况可以这样解释:由于正常睡眠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个时相,快波睡眠时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人的神经兴奋性增高,脑蛋白质合成加快。当血糖过低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蛋白质合成受阻,致使快波睡眠时间延长,导致神经兴奋更为增高,从而出现多梦、噩梦等。

  为了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可以在睡前选用可缓慢吸收的食品,如一杯酸奶或低脂牛奶、一份水果、3~5块饼干等。同时,可以在晚餐时吃2两左右的鳝鱼,因为从鳝鱼中提取分离出黄鳝鱼素A和黄鳝鱼素B,两者共同作用,可起到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高血糖,黄鳝鱼素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而在血糖低于正常时,黄鳝鱼素则可以起到升高血糖的效果,能够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张灿城)

2010-12-27 05:40:00浏览10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