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吸烟与糖尿病并发症

  “烟草有害健康”是公认的观念,,吸烟已被证明是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子,有“慢性杀手”之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致力于研究吸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吸烟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促进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支持。对于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来说,吸烟可以说是有害无利。

  吸烟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姊妹病。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姊妹病。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

  那么,吸烟是否会促成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这正是近年来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有学者报道了对6547名患1型糖尿病的护士进行长达20年随访研究的结果,他们发现,女性糖尿病患者现时吸烟状态与冠心病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令人瞩目的是,戒烟10年以上的糖尿病女性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此外,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芬兰前瞻性研究、巴黎前瞻性研究及英国前瞻性研究后续研究等大型的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吸烟是2型糖尿病合并致死及非致死心肌梗死的显著危险因子。

  吸烟加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实践发生率可能通过一下机制“①短期效应: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可致冠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增加,心率失常;

  ②长期效应:升高甘油三酯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影响其他代谢效应引发促进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而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吸烟与糖尿病肾病吸烟是肾脏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多数研究同样提示,吸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

  糖尿病肾病早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肾小球滤过率每年平均下降约2.47毫升/分。这一结果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强烈建议糖尿病患者戒烟,即便没有明显肾损的糖尿病患者,也应远离烟草,减少终末肾病的风险。吸烟与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国内外多数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尤其是弥散功能存在明显的损害。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吸烟史对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最大,远大于年龄剧糖尿病病程的影响。

  吸烟和非吸烟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肺功能的损害,但程度不同,前者的肺功能损害明显大于后者,证明了吸烟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故临床医生建议吸烟的2型糖尿病患者戒烟,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的肺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吸烟与糖尿病足一些研究认为,吸烟与糖尿病足甚至截肢术直接相关。一份对英国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祖先为南亚人的患者与当地欧洲人相比,截肢术发生率较低。

  不仅如此,2003年约旦的一份对1142名糖尿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也指出,吸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强烈预警因子。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应严格戒烟,避免严重事件的发生。

  控制吸烟的意义戒烟可部分逆转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有学者认为,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戒烟与降低胆固醇和控制高血压同等重要。

  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糖耐量损害或空腹血糖异常者应通过戒烟、减轻体重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临床医生应积极要求糖尿病患者远离烟草,戒烟并非一人之事,需要包括个人、家庭、医师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让患者早日走出“烟霾“,拥抱健康。

(实习编辑:张丽娟)

2010-07-04 00:00:00浏览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什么症状,会胎停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异常变化等症状,若病情控制得当,一般不会引发胎停,但若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胎停,建议孕妇一旦察觉这些异常,及时前往医院产科进行血糖检测,以便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一、症状:1、多饮多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出肾脏重吸收能力,可能导致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带走大量水分,使得患者尿量增多。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可能引发口渴中枢兴奋,促使患者频繁饮水。部分患者因夜间多尿影响睡眠,白天精神欠佳,且多饮多尿的症状随血糖升高愈发明显。2、多食:由于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内被利用,细胞处于饥饿状态。这种信号反馈到大脑,刺激饥饿中枢,导致患者食欲亢进,食量增加。3、体重异常变化: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作用障碍,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因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合成,同时患者进食量增多,可能导致体重过度增长。体重异常变化不仅反映病情,还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其他影响,如肥胖增加分娩难度,消瘦影响胎儿发育。二、是否会胎停:妊娠期糖尿病若病情控制得当,胎盘血管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血管壁不会因高糖环境增厚,管腔也不会狭窄,胎盘血流灌注稳定,胎儿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与营养,正常生长发育,一般不会引发胎停。然而,若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佳,过高的血糖会损害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病变。血管管腔变窄后,胎盘的血液供应减少,胎儿在子宫内就会面临营养和氧气匮乏的问题,生长发育受限,严重时可能胎停。而且,高血糖致使胎儿长期处于高渗环境,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容易使胎儿过度生长,增加胎儿窘迫、缺氧风险,这同样可能导致胎停,危及胎儿生命。建议孕妇定期产检,按时进行血糖筛查,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另外,适度运动,如散步、孕期瑜伽,以辅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若出现胎动异常、腹痛等症状,立即就医。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皮肤痒是什么样的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皮肤痒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表现多样,包括瘙痒程度不同、瘙痒范围有别、伴随症状多样等。1、瘙痒程度不同:有的患者瘙痒程度较轻,只是偶尔感觉皮肤有些许发痒,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而有的患者瘙痒感强烈,会忍不住搔抓,甚至影响到睡眠和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瘙痒范围有别:可能是局部皮肤瘙痒,比如腿部、手臂、背部等某个特定部位,常见于小腿胫前皮肤。也可能是全身性的瘙痒,全身皮肤都有瘙痒感,没有明显的固定区域。3、伴随症状多样:部分患者皮肤瘙痒时,皮肤外观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皮疹、红斑等改变。但也有一些患者除了瘙痒外,还会伴有皮肤干燥、脱屑,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还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疹,这可能是由于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了感染,或者是糖尿病性皮肤病的特殊表现,如糖尿病性大疱病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皮肤痒,建议要严格控制血糖,这是缓解皮肤痒的关键,通过合理饮食和规范用药,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其次,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使用温和、滋润型的沐浴产品,洗完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霜,保持皮肤水分。另外,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如果皮肤痒症状严重,不要搔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褥疮最怕的三种药膏,有糖尿病能用吗
通常没有褥疮最怕的三种药膏这一说法,一些药膏对褥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康复新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但使用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自行使用。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使用,但需谨慎,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若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1、康复新液:康复新液可促进创面愈合,能修复受损组织。对于糖尿病患者,只要对其成分不过敏,一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需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会影响创面愈合。2、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加速创面修复。糖尿病患者使用时要确保局部创面清洁,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以创造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的环境。3、磺胺嘧啶银乳膏:磺胺嘧啶银乳膏有抗菌消炎作用,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糖尿病患者若有褥疮合并感染,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遵医嘱使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创面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4、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等不适,若有不适需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对于糖尿病合并褥疮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这是促进褥疮愈合的关键。同时要定期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在选择药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褥疮的具体情况,如创面大小、有无感染等,合理选用,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可以清理吗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通常可以清理,这通常意味着组织坏死或血运障碍,不清理会致感染扩散。但清理前医生需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采用清创术等在无菌下操作。患者在清理过程中也要做好脚部护理、控好血糖,避免恶化。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血糖管理不当,导致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进而引发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并可能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当脚趾发黑变硬时,可能意味着局部组织已经出现了坏死或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坏死组织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然而,清理过程并非简单地去除坏死组织。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控制情况、感染状况、局部血供等。在评估基础上,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改善局部血供等措施。对于坏死组织的清理,医生通常会采用清创术等方法,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感染。在清理过程中,建议患者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可以定期用温水清洗脚部,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鞋袜,以减少脚部受压和感染的风险。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