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血糖仪用对帮人用错恼人

  ●血糖仪检测原理不尽相同,但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酒精未干、试纸过期等人为操作不当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常见原因

  ●专家建议患者应将每次测量结果与日常饮食、运动、作息时间记录起来,并与医生讨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今年母亲节,糖尿病患者刘女士收到了女儿送的礼物——血糖仪。然而正当刘女士为女儿的孝心欣慰不已之际,身边的病友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报上说血糖仪试纸会受其他物质干扰,结果靠不住!朋友的话让刘女士将信将疑,赶紧让老伴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果然发现不少关于血糖仪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的新闻。

  母亲节过去快一个星期了,女儿打电话来问血糖仪好不好用,刘女士只好支吾以对。看着连包装都还未拆开的血糖仪,刘女士好不苦恼。

  随着糖尿病队伍的日益壮大,血糖仪走进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家庭。“其实,血糖仪到底好不好用,测量结果准不准,除了取决于仪器的原理和质量外,还会受不少因素的干扰。”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肖海鹏教授表示,采血量不足,消毒指头的酒精还没干透就检测……这些小问题都会干扰正常的检测结果。因此,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血糖仪才是一个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日常血糖、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好“武器”。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肖海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副主任王煜非教授

  “血糖仪致命”

  一说是误导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误差。这一说法让很多使用者和患者高度关注。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血糖仪已进入了越来越多普通市民的家庭。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市内几家药店和商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血糖仪是如今最热销的家用保健仪器之一,北京路一家大型商场光是上周母亲节前后就卖出了近30台。资料显示,未来几年,随着进口产品的大幅降价,中国将会有5%左右的患者要购买血糖仪。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肖海鹏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血糖仪品牌最少有二三十个。“无论是哪种牌子,目前血糖仪的技术原理其实就分为两大类:葡萄糖化酶法和葡萄糖脱氢酶法。”

  近期,有媒体报道“葡萄糖脱氢酶技术血糖仪会受干扰,有致命危险”。对此,肖海鹏认为:“此次事件关注的焦点其实在于使用这种技术的血糖仪到底会不会受到葡萄糖外其他糖类物质的干扰,从而导致血糖检测值的假性升高,可能带来治疗上的风险。但并非所谓‘血糖仪致命’,这样的说法有点夸大和误导了。”

  两种技术都有可能会受干扰

  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副主任王煜非教授介绍,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脱氢酶两种技术都各有优缺点,就像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一样,由于各种血糖仪检测原理不尽相同,干扰物质在各种血糖仪中普遍存在。

  采用葡萄糖脱氢酶(GDH-PQQ)原理的血糖仪:按照美国FDA的说法,可能会受非葡萄糖类物质(注射用麦芽糖、木糖、半乳糖)的影响。但这情况仅局限于在使用注射用麦芽糖,接受口服木糖试验和高半乳糖血症的患者。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技术的血糖仪:虽然不受麦芽糖等非葡萄糖糖类物质干扰,但却易受氧气干扰,如ICU重症病人或者其他需要吸氧的病人,由于大量吸入氧气、往往使血氧含量大大偏离正常水平。同时,葡萄糖氧化酶技术还存在稳定性以及多种物质干扰的局限性,这些干扰物质包括常见的扑热息痛类药物或维生素C,而这些药物也都是患者经常可能服用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采用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技术的血糖检测仪,将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很大偏差,影响对急重症患者的医疗决策。

  对此,肖海鹏认为,相对而言葡萄糖脱氢酶受干扰影响的只是少数特定患者,不到患者人群的1%。如肾脏科的腹膜透析液会含有麦芽糖(但是这种透析液在中国没有上市,所以中国的腹膜透析液是不含麦芽糖);消化科的木糖吸收试验(这种试验如今已极少进行);新生儿科临床性的高半乳糖血症患者等(这种疾病的患病率为6万分之一,而且通常都在医生的监测下进行血糖的测量)。因此这些干扰影响都是极为罕见及可以预见,而且这些情况通常只会发生在医院的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通过问诊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受到潜在干扰的患者,并给患者使用其他检测方法。“因此,可以说糖尿病患者在家中使用上述两种技术的血糖仪其实都是安全的。”肖海鹏说。

2010-06-12 05:34:00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