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友需打好口腔“保卫战”

  凡对糖尿病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糖尿病真正的危害在于由其引发的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口腔并发症就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公布的一项渊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并发口腔疾患的总发病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出2~3倍,这样的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应该把口腔的保健列为重点。

  在不幸罹患糖尿病后,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病变,引起嘴干、口唇黏膜灼痛、舌面干燥、味觉改变等症状。而且,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会常有牙龈充血、肿胀、牙石沉积、牙齿松动脱落等症状。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口腔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牙周炎

  南于糖尿病患者的口腔黏膜抵抗力降低,各种细菌常乘虚而入,极易造成牙周组织感染。轻者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口腔异味。严重的会出现牙龈浸肿、破溃等。这种疾病虽然进展缓慢,但比较顽同,不容易治愈。

  此类患者首先要从糖尿病的整体治疗人手。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感染加重。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在全身情况都得到改善后,还可采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但患者应首先弄清楚自己所感染细菌的种类,再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这样不但能保证用药安全,更能做到事半功倍。切不可自作主张、胡乱用药。

  另外,对口腔局部的感染,全身性应用抗生素往往效果欠佳,因此在感染的局部应用抗生素和消毒剂也是非常必要的。

  牙齿松动、脱落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牙龈炎、牙周炎等慢性破坏性病变,牙槽骨也会不同程度地萎缩。以上因素常常影响牙齿的稳固性,造成牙齿松动、移位,严重者会引起牙齿脱落。由糖尿病并发的牙齿松动常呈多发性相继松动,进展较慢,但松动程度却逐渐加重。往往在早期不会引起重视。但一旦到了晚期,松动幅度已相当大,牙槽骨严重萎缩。不仅影响人体健康,丧失咀嚼功能,而且会影响到容貌。

  因此,该疾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首先要进行综合治疗,调节好全身健康状况。另外,要尽可能地保存牙齿,可以将松动的牙齿用夹板固定,将移位的牙齿矫治复位,不可轻易拔除牙齿。

  关于患糖尿病后能否拔牙这个问题,我们不持坚决的否定态度。但执行起来须谨慎、小心。需要拔牙的糖尿病患者,要先把血糖以及各方面指标都控制得比较理想,因为在拔牙麻醉的过程中血糖会有所升高,但如果事先控制得比较好的话,麻醉时的血糖升高也不会特别明显。一般来说,拔牙前的血糖控制是不需要通过胰岛素加量来实现的。此外,肾上腺素会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在拔牙的时候,此类药物虽然不是绝对禁止,但也应该少用。

  

  所谓疖和痈,就是人们生活中常说到的“火疖子”,好发部位以颜面部和颈部最为常见,这些部位虽然不属于口腔,但在生理结构上却与口腔息息相关。

  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比较低,血糖浓度偏高,易为细菌提供良好的孳生环境。这样就很容易发生局部的毛囊感染而引发疖和痈。对于疖、痈的预防,应遵循“防微杜渐”的原则,发现后要及时处理,控制好血糖,搞好局部消毒,尤其是在疖、痈破溃后,就更应及时到外科就诊。

  最后,再给健康人群提些忠告,口腔疾病往往不会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但口腔疾病却与糖尿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您出现口渴加重、舌干疼、味觉改变、舌及牙龈红肿,口腔内出现乳白色、丝绒状白斑等情况的时候,就应警惕是否有糖尿病的存在,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5-20 05:09:00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什么症状,会胎停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异常变化等症状,若病情控制得当,一般不会引发胎停,但若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胎停,建议孕妇一旦察觉这些异常,及时前往医院产科进行血糖检测,以便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一、症状:1、多饮多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出肾脏重吸收能力,可能导致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带走大量水分,使得患者尿量增多。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可能引发口渴中枢兴奋,促使患者频繁饮水。部分患者因夜间多尿影响睡眠,白天精神欠佳,且多饮多尿的症状随血糖升高愈发明显。2、多食:由于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内被利用,细胞处于饥饿状态。这种信号反馈到大脑,刺激饥饿中枢,导致患者食欲亢进,食量增加。3、体重异常变化: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作用障碍,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因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合成,同时患者进食量增多,可能导致体重过度增长。体重异常变化不仅反映病情,还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其他影响,如肥胖增加分娩难度,消瘦影响胎儿发育。二、是否会胎停:妊娠期糖尿病若病情控制得当,胎盘血管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血管壁不会因高糖环境增厚,管腔也不会狭窄,胎盘血流灌注稳定,胎儿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与营养,正常生长发育,一般不会引发胎停。然而,若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佳,过高的血糖会损害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病变。血管管腔变窄后,胎盘的血液供应减少,胎儿在子宫内就会面临营养和氧气匮乏的问题,生长发育受限,严重时可能胎停。而且,高血糖致使胎儿长期处于高渗环境,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容易使胎儿过度生长,增加胎儿窘迫、缺氧风险,这同样可能导致胎停,危及胎儿生命。建议孕妇定期产检,按时进行血糖筛查,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另外,适度运动,如散步、孕期瑜伽,以辅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若出现胎动异常、腹痛等症状,立即就医。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皮肤痒是什么样的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皮肤痒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表现多样,包括瘙痒程度不同、瘙痒范围有别、伴随症状多样等。1、瘙痒程度不同:有的患者瘙痒程度较轻,只是偶尔感觉皮肤有些许发痒,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而有的患者瘙痒感强烈,会忍不住搔抓,甚至影响到睡眠和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瘙痒范围有别:可能是局部皮肤瘙痒,比如腿部、手臂、背部等某个特定部位,常见于小腿胫前皮肤。也可能是全身性的瘙痒,全身皮肤都有瘙痒感,没有明显的固定区域。3、伴随症状多样:部分患者皮肤瘙痒时,皮肤外观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皮疹、红斑等改变。但也有一些患者除了瘙痒外,还会伴有皮肤干燥、脱屑,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还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疹,这可能是由于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了感染,或者是糖尿病性皮肤病的特殊表现,如糖尿病性大疱病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皮肤痒,建议要严格控制血糖,这是缓解皮肤痒的关键,通过合理饮食和规范用药,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其次,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使用温和、滋润型的沐浴产品,洗完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霜,保持皮肤水分。另外,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如果皮肤痒症状严重,不要搔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褥疮最怕的三种药膏,有糖尿病能用吗
通常没有褥疮最怕的三种药膏这一说法,一些药膏对褥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康复新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但使用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自行使用。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使用,但需谨慎,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若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1、康复新液:康复新液可促进创面愈合,能修复受损组织。对于糖尿病患者,只要对其成分不过敏,一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需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会影响创面愈合。2、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加速创面修复。糖尿病患者使用时要确保局部创面清洁,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以创造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的环境。3、磺胺嘧啶银乳膏:磺胺嘧啶银乳膏有抗菌消炎作用,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糖尿病患者若有褥疮合并感染,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遵医嘱使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创面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4、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等不适,若有不适需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对于糖尿病合并褥疮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这是促进褥疮愈合的关键。同时要定期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在选择药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褥疮的具体情况,如创面大小、有无感染等,合理选用,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可以清理吗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通常可以清理,这通常意味着组织坏死或血运障碍,不清理会致感染扩散。但清理前医生需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采用清创术等在无菌下操作。患者在清理过程中也要做好脚部护理、控好血糖,避免恶化。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血糖管理不当,导致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进而引发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并可能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当脚趾发黑变硬时,可能意味着局部组织已经出现了坏死或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坏死组织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然而,清理过程并非简单地去除坏死组织。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控制情况、感染状况、局部血供等。在评估基础上,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改善局部血供等措施。对于坏死组织的清理,医生通常会采用清创术等方法,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感染。在清理过程中,建议患者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可以定期用温水清洗脚部,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鞋袜,以减少脚部受压和感染的风险。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